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總統大選

學者問下一個特朗普是誰?法德意荷奧都中槍

美國大選後 民粹主義力量生長越來越引發關注,歐洲數國即將面臨大選,幾乎每一個國家都遭遇民粹勢力躥升,直逼傳統政治正確,學者擔心,特朗普效應催動民粹多米諾骨,不排除歐洲不同國家選舉再現另一個特朗普。被點名的歐洲國家包括意大利、奧地利、荷蘭、法國、德國,貧富懸殊,移民和就業等種種問題引發的民眾不滿,可能導致投票結果越發難以預料。 

圖為美國侯任總統特朗普
圖為美國侯任總統特朗普 網絡照片
廣告

據聯合早報今天引述彭博社新聞,英國脫歐公民表決,尤其是美國大選後,擔心民粹主義衝擊傳統選舉,造成民粹主義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不再是禁區。在英國和美國取得成功之後,民粹主義者實際上已經把目光投向另外五張多米諾骨牌。在一年之內,意大利、奧地利、荷蘭、法國、德國都將舉行大選。從社會不平等到移民等種種問題引發的民眾對政治和商業權勢集團的不滿,可能會對這些選舉造成重大影響,從而使投票結果越發難以預料。

據彭博電視新聞引述野村的高級獨立客戶顧問Bob Janjuah警告:“現在,我覺得,我們開始認識到民意調查一直都低估了極端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候選人。”

據他認為,下一個考驗就在幾星期後,意大利將於12月4日就憲法改革舉行公投,總理倫齊表示公投有助於使政府更加穩定,使立法更加高效。他還承諾,如果憲法改革在公投中未獲通過,他將會辭職。這使得此次公投成為對其擔任總理職位的一次投票。

民意調查顯示倫齊將以微弱劣勢失敗,這將會進一步提升反建制派政黨五星運動的聲望。公投也可能導致意大利明年提前舉行大選。

在意大利12月4日公投的同一天,奧地利將進行新一任總統的大選,之前的一次選舉被宣布無效。據分析,雖然與鄰國德國一樣,政府實際權力掌握在總理手中,但對於總統這個基本上只是禮儀性職務的爭奪也將受到密切關注,因為此次選舉可能導致二戰以來西歐國家出現第一位極右翼領導人。

報導說,荷蘭將於3月15日開始進行議會選舉,拉開2017年歐洲史無前例密集選舉的序幕。荷蘭可以稱得上是歐洲政治的一個模板,多黨派、不穩定的政黨聯盟組建政府已經成為常態,屆時荷蘭將有大約13個政黨爭奪議會席位。

反伊斯蘭的自由黨在一些民意調查中已經與首相領導的自由民主黨並駕齊驅。自由黨希望在荷蘭複製英國退歐的勝利,“人們在重新接管自己的國家,我們也將會這樣。”

報導分析,法國的選民曾經兩次將極右的國民陣線送進大選的決賽階段,不過都在最後關頭放棄對了這個反移民政黨的支持。英國退歐公投和特朗普大選獲勝表明,在明年5月7日的第二輪總統大選中,對任何可能性都不能想當然。

鑒於奧朗德是法國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總統,而其深受許多人反感的前任薩科齊希望憑藉共和黨提名而捲土重來,國民陣線的馬琳·勒龐或許有一線機會。

針對德國選舉,分析警告德國雖然因其擁有旨在防止獨裁傾向的憲法制衡機制,因此成為歐洲對民粹主義最具抵抗力的國家。但2017年秋季的聯邦選舉將證明這一點是否依然有效。德國反移民的另類選擇黨認為,特朗普獲勝對於德國有借鑒意義,稱“正如美國人不相信主流媒體的民調一樣,德國人也必須擁有通過投票箱表達自己意願的勇氣。”

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尚未透露是否會再次參選,但其政黨已經因移民政策而遭遇一系列地方選舉的失敗。特朗普的意外獲勝或許只會促使其更傾向於尋求第四個總理任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