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面對疫情,各國財長們趨向積極的財政政策

發表時間: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人們對經濟低迷的擔憂與日俱增。歐元區各國財長周一討論了如何出台更有利於增長的系列財政政策,這可能會推動德國和荷蘭增加支出。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今日經濟
今日經濟 RFI
廣告

路透社報道,多年來,歐元區19國在其年度建議中一直堅持大致中性的財政政策,儘管歐洲央行和增長緩慢的國家一再呼籲增加投資。

但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去年增長疲軟,以及對新冠疫情引發新一輪經濟低迷的擔憂,正促使柏林方面軟化立場。

葡萄牙財長暨歐元集團主席森特諾(Mario Centeno)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雖然英退和貿易緊張局勢等因素給(增長)帶來的風險已有所消退,但最近爆發的新冠疫情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因素,我們需要密切關注這一事件。”

他表示,“經濟放緩仍伴隨着我們,我們已就協調任何進一步政策應對的需要達成一致。”

到目前為止,德國一直提倡緊縮政策,以改善意大利和希臘等債務較高國家的財政失衡。

“如果下行風險成為現實,財政應對措施應該有所區別,目標是在總體層面採取更具支持性的立場,”財長們討論的一份文件顯示,該文件將於周二公布,證實了路透此前一篇報導。

根據歐盟執委會上周公布的預測,新冠肺炎疫情是歐元區經濟面臨的主要下行風險之一。

意大利經濟財政部長瓜爾蒂耶里(Roberto Gualtieri)表示,現在衡量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不管怎樣,2019年最後一季證實了在歐元區層面實施“支持性財政政策”的必要性。

去年最後三個月,由於民間消費和國家支出疲軟,德國經濟停滯不前,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

歐盟文件稱,增加公共支出的規模必須符合歐盟財政規則,規則其中一條就是要求將赤字規模限制在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3%的水平以內。

但擁有雄厚公共財政的國家是否會按照歐元區的建議增加支出,最終決定權完全掌握在它們的政府手中。多年來一直享有預算盈餘的德國和荷蘭計畫增加一些支出,但增幅並沒有歐元區一些人呼籲的那麼大。

德國財長肖爾茨(Olaf Scholz)曾表示,德國將在經濟危機期間增加支出,但歐盟統計局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儘管去年經濟放緩,德國前九個月的預算盈餘仍很大。”

在中國,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求是網發表文章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給企業生產帶來困難、造成財政增收壓力的同時,還必須加大財政支出,加強疫情防控經費保障,繼續研究出台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緩解企業經營困難,這進一步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提質增效。

劉昆說,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今後一段時間,財政整體上面臨減收增支壓力,財政運行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單純靠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行不通,必須向內挖潛,堅持優化結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政策和資金的指向性、精準性、有效性,確保財政經濟運行可持續。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關鍵是把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落實到位,讓企業輕裝上陣。今年將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增值稅減稅等政策。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