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新冠疫情歐洲大爆發陷恐慌 全球緊張應對

發表時間:

在2019新冠肺炎始爆發地中國,疫情情況明顯得到改善。 3月12日,官方通報新增確診病例8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均創1月22日以來最低。但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卻呈現出疫情大爆發的局勢,正引發集體恐慌,迫使眾多國家祭出前所未有的嚴厲措施,疫情徹底影響和改變着幾乎全球所有國家居民的生活就業,文化娛樂。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延燒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延燒 REUTERS/Kim Kyung-Hoon
廣告

新冠病毒已經導致全球13萬人確診,近5000人死亡。而這僅僅是經過檢測後的確診人數,專家估計實際感染人數遠遠高於這個數據。

面對勢不可擋的疫情擴散局面,世衛組織形同虛設,眾多國家紛紛開始或已經採取前所未有閉關自保措施,防止疫情嚴重國家輸入病例進而造成大面積感染。

未防範於未然  重災區歐洲終出重拳  但一盤散沙

 目前, 歐洲疫情延燒最受國際矚目,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30天內禁止來自歐洲申根區旅客入境。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及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範德賴恩發表聯合聲明,不同意美國片面未經協商實施旅行禁令,並強調歐盟正在採取強有力的行動限制病毒傳播。話雖這麼說,布魯塞爾實際上連歐盟國家採取的措施都難以達成一致,各國只好自己行動;捷克以禁止來自歐洲15國的人士入境,為期至少30天,同時也禁止捷克人前往這15個國家旅行。同屬申根的 奧地利下令禁止意大利的航班與火車入境;斯洛維尼亞表示也將在與意大利邊界實施管控措施。

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繼全境封鎖,創下民主國家史無前例的舉動後,周三進一步宣布,除食品店與藥局,全國所有商店關閉。

法國總統馬克宏周四晚間針對武漢肺炎疫情向民眾發表電視演說,一改之前“佛系”抗疫風格,放出重話,將新冠肺炎稱為“法國百年來最嚴重的公衛危機”,要求民眾配合政府共同防疫。他宣布各級學校將自16日起全面停課,直到有新的公告為止。此外,即將於15日登場的市長選舉也確定將如期舉行。葡萄牙將關閉學校到復活節前,比利時也宣布關閉學校、酒吧和餐廳,並取消所有藝文活動。德國巴伐利亞邦官方消息人士指出,由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德國巴伐利亞邦所有學校、幼兒園和託兒所自3月16日起停課至4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周四也宣布全國學校停課一個月。德國建議取消聚集人數在1000人以上的集會。荷蘭今天宣布,包括博物館、音樂廳、戲院、運動俱樂部及體育競賽等公共場所取消100人以上的活動、所有大專院校提供遠距教學課程。德國總理

各國加強防輸入案例措施

為防堵武漢肺炎疫情擴大,新加坡衛生部周五表示,將禁止過去14天內曾赴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的旅客入境或轉機,該國衛生部建議新加坡民眾暫緩到上述4國非必要的旅行。另外,即日起,新加坡禁止所有郵輪靠岸。

為嚴控境外輸入案例,繼北京宣布11日起所有境外人士進入北京均要居家隔離14天後,上海今晚也宣布,13日凌晨0時起凡入境前14天到過韓國、日本、意大利、美國等8國者,一律居家隔離14天。   北京海關負責人更指出,對於疫情嚴重國家交通工具,百分之百登機檢疫,盡最大可能切斷傳染源、嚴防輸入;疫情嚴重國家的航班,全部在首都機場第3航站樓D專區完成消毒等工作,對於重點航班則設立兩道紅外線測溫。

目前疫情尚不嚴重的拉美國家也採取措施,限制歐洲遊客入境。

越來越多高官中招

各國政府部門和國際組織和高層官員紛紛中招的消息也不斷爆出。

除伊朗多名高官被感染,甚至出現死亡病例後。法國文化部長已經宣布病毒檢測呈陽性,在家自我隔離。法國國民議會已經有至少十人被證實感染,其中包括多名議員。澳大利亞內政部長杜登(Peter Dutton)今天表示,他被驗出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呈陽性反應。菲律賓駐聯合國代表團的一名女性外交官今天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檢測,結果呈陽性,成為聯合國紐約總部已知首例確診。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妻子接受2019冠狀病毒篩檢,呈陽性反應。這是全球首個第一家庭出現確診病例。杜魯多本人隨即宣布將在家中自我隔離14天。

巴西政府今天指出,總統府通訊處長汪賈登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巴西總統波索納洛也接受病毒檢測,預計明天公布結果。

而疫情擴散導致投資者信心大跌,帶來嚴重的經濟金融災難,全球股市本周來哀鴻一片,美國歐洲股市跌幅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世界經濟前景堪憂。

歐盟G7也開始關注疫情 尋求合作抗疫

歐洲疾管中心表示,歐洲疫情正朝向持續性社區持續傳播發展,病例數與日俱增,若情況惡化,示警在幾周甚至幾天內,有些國家可能出現與中國和意大利類似的爆發情況,必須採取迅速,積極和全面的方法。七國集團各國也表示,保持定期聯繫,並致力於繼續開展國際合作,以應對新冠疫情對全球健康和經濟的影響。

目前的問題是,各國採取的措施是否亡羊補牢為時過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