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美國/新冠肺炎

論壇中被問中國疫情數字是否可靠 張文宏:問題太敏感

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4月7日在參加一場防控新冠疫情中美專家視頻論壇時,被主持人問及中國疫情數字是否可靠,張文宏回答稱,“這個問題實在太敏感”。但他針對上海疫情防控情況指出,儘管上海約一個月前已經解除封城,民眾恢復正常生活,但事實上在當下並未發現來自本地的傳染病例。

中國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資料圖片
中國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資料圖片 © 網絡圖片
廣告

張文宏8日另在出席上海市政府舉行的防疫記者會上表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什麼時候結束?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經他近日與全球一流公共衛生、傳染病、急症專家討論,印象里所有人都說自己“不知道疫情怎麼結束”。他稱,現在也沒辦法回答,但上海目前已經控制在沒有本地確診病例。張文宏還在會上提出,上海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公衛建設體系。當被問及上海醫療救治體系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點時,張文宏表示,體系是在身邊,在基層點滴,在社區醫院,在綜合性醫院,你如果拿放大鏡看,你就看清楚了。

張文宏稱,武漢發生疫情,上海今天可以復盤,疫情防控重點有兩波,一波是武漢,一波是輸入,第一波對我們是重大考驗,我們有遍布上海的發熱門診,這個體系啟動後如果完整,就會遞交給傳染科和隔離病房,醫院的臨床就會啟動,第二個環節就是疾控,一錘定音的診斷和追蹤。他說,“我來之前,剛與美國亞洲學會進行交流,他們問我超大型城市為何發病人數能控制的那麼少,我說,發現,隔離,迅速診斷,追蹤,上海這個制度非常完善,幾千名疾控人員追蹤,避免社區傳播,早期不能應對會對社區管控帶來很大的麻煩。”

此外,張文宏還強調,定點醫療機構——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兒科醫院,強大的醫療資源在那裡彙總。他稱,“這個體系在上海市疫情防控中,我很自豪地說,我全方位參與,把裡面的經歷剖析,大家也認識到我,但這個是不是完美,我很負責告訴大家,SARS、H5N1、H7N1每次我們都應對地很好,這個取決於城市管理,每次疫情的出現這個體系都有可以更新的環節和經驗,會加大體系建設,但萬變不離其宗,我們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公共衛生建設體系。更加完備的網絡,如發熱門診、哨點門診,越完整我們越不會丟失掉任何一例病例,病原體追蹤、隔離。”

張文宏稱,“我們後面的階段就是依靠逐漸強大的體系來在未來的疫情中針對輸入性病例”。他說,“我們要時刻保留這個體系的強大,這個就是我們要建設這一體系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他7日參加了由美國非贏利組織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舉辦的題為“追尋(疫情)曲線:從中國到美國與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領先醫療專家對話”的視頻會談。他在會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衛教授費爾丁(Jonathan Fielding)就疫情防控的相關問題展開對談。對談中,當主持人提到觀眾提問,“近來,美國國內對中國傳出的疫情數據是否準確和可信的問題”,張文宏則用英語回答表示,關於中國的疫情資料是否真實可靠,“這個問題實在太敏感”。

張文宏談道,作為上海的專家組組長在最開始時他和全球很多人一樣,對在當地只能找到數百例確診病例存有疑問。他說,“我們自己也問過這個問題”。張文宏續稱,但現實是,儘管上海在約一個月前已經解除封城,民眾此後恢復正常生活,但當下並未發現本地的傳染病例。他強調,上海市在疫情爆發初期,很早開始追蹤、隔離、治療3大步驟,至今確診病例與死亡病例控製得宜,並稱“上海的實情就是如此”。

張文宏提出,如果上海真有隱藏的新增本土個案,且控制疫情不力,那麼上海這個超過2300萬人口的大城市,就不可能自2月3日城市就恢復運作至今已2個月,人們還能像他一樣正常工作生活。另據澎湃新聞報導,張文宏8日在記者會上指出,縱觀全球城市,所有沒法快速控制疫情的城市,都與早期無法診斷隔離有關。他說,在上海,防疫體系的閉環(最底層環節),是全市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