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世衛大會 :疫情獨立調查和中台角力受關注

發表時間:

第73屆世衛組織大會(WHA)於5月18日和5月19號召開。考慮到當前疫情形勢,會議將歷史上首次改為以網絡遠程會議形式舉行,並全程直播。世衛大會年年召開,但今年的國際關注度空前,除了總幹事譚德賽領導的世衛組織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種種表現受到批評質疑外,如何回應60多國有關調查疫情源頭的要求以及多國呼籲加強台灣參與度的提案也成為焦點。但調查疫情源頭和台灣加入都是中國的敏感議題。在美國已經宣布將暫停援金後,被指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譚德賽等高層如何反應,世衛能否反省改革勢必都將影響和決定這個國際組織的前途。

世衛組織首次召開視頻會議
世衛組織首次召開視頻會議 REUTERS/Denis Balibouse/File Photo
廣告

歐盟等60國要求獨立調查

疫情目前在全球已奪走31萬條人命、感染近470萬人,歐美依然是最嚴重的疫區。歐盟對外事務部16號證實,歐盟及會員國即將在世界衛生大會上提出一項決議草案,要求針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展開獨立調查,以強化全球健康安全。草案要求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合作實地調查病毒源頭,並儘早啟動應對疫情的檢討。草案對譚德塞提出11點要求。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要求他應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以及各國密切合作,透過科學合作的“實地考察”,調查人畜共通傳染病毒的源頭及向人類的傳播途徑,包括中間宿主的可能作用。參與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新西蘭、英國等約30國,再加上歐盟27個會員國,共近60國。

台灣中國角力

另外,隨着5月18日星期一和5月19日星期二世界衛生大會的到來,中國與台灣(中華民國)之間的外交緊張局勢再次浮出水面。疫情爆發地中國在這次世衛大會上面臨“巨大壓力”,而與之對應的是台灣獲得的空前國際支援。

雖然中國自誇“中國模式的效率”,但國際社會均認為中國的拖延和隱瞞疫情是造成這一致命大流行的原因。另一方面,台灣被視為是處理危機的民主典範。台灣至今僅有七人因新冠病毒死亡,台灣成功防疫為它贏得了國際社會很大一部分的歷史性支持,而北京則堅持拒絕台灣在世衛組織中的任何存在。自2017年以來,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在中國的支持下(有時被指控受中國影響),一直以缺乏“會員國“缺乏政治共識”為由拒絕向台灣發出邀請。台灣每年孤軍奮戰毫無效果,但今年這個議題被放到了聚光燈下。台灣外交部指出,有43個國家或區域的立法部門或議員以多元方式表達強烈支持台灣,總計超過600名政要致函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呼籲納入台灣。

中國方面則將一直堅稱在“一個中國“原則性,這些都是“台獨分裂勢力的政治圖謀”,這是台灣民進黨當局利用疫情大搞政治操弄,在國際場合持續炒作台所謂參加世衛大會問題,其真實目的是挾洋自重、“以疫謀獨”。

         延申:世衛總幹事急轉彎 要求研究台灣出席世衛大會一事

對於世衛秘書處近日屢以會員國“缺乏政治共識“為由,說明今年無法邀請台灣參與世衛大會。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披露,中國和世衛組織在2005年簽署了一份秘密的備忘錄,造成台灣一直被排斥在世衛組織之外。根據台媒報導,這份備忘錄要求台灣醫療專家參加與世衛組織有關的活動都要經過北京同意。內容還規定,世衛組織給台灣提供援助的決定也需要中國的同意。吳釗燮表示,台灣人民想與各國享有同等待遇,不希望中國代表台灣。同時譴責中國持續在國際場域濫用影響力、蠻橫施壓各方,也質疑世衛秘書處未能堅守專業中立,外交部呼籲該組織傾聽國際社會的強大正義之聲,拒絕政治干擾及操弄,吳釗燮上周一在立法院表示,要突破中國對世衛組織的壟斷。從目前看,台灣今年參加世衛大會努力已經失敗,下一步要觀察的是支持台灣加入提案國如何反應。

                延申:世衛大會不邀台灣 台灣厭惡並抗議

美國要另起爐竈?

對於今年的世衛大會,可從更大的地緣政治上觀察,全球盼藉這個機會達成共同舉措因應疫情,但世衛大會很可能受美中兩強在這次疫情大流行而關係逐漸惡化所累。各國外交官雖已原則就決議達成共識,但觀察家們仍憂心目前政治氛圍下,還是會有國家可能會推翻共識。另有美媒分析,美中在世衛角力反映美國和盟邦在與中國較勁的廣泛地緣摩擦,美國不但暫停金援世衛,還揚言另起爐竈創設機製取代世衛。

對此,法新社引述前澳洲派駐中國的外交官、現為悉尼的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康思敏(Natasha Kassam)說,如同世衛在這次危機所暴露的問題與挨轟程度,任何替代機構日後也都會有類似今日的遭遇。因為一個排除中國而能有效的全球公衛機構實難想像,他說,也很難想像美國會拿台灣參與作為底線。

        延申:美國暫停對世衛組織預算撥款引發各方反彈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