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新冠疫情衝擊國際經濟 全球公共債務將急升

發表時間:

聽眾朋友,突發而來的新冠病毒疫情給全球經濟造成巨大損失。經濟學人智庫發表的報告稱,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改變了全球經濟,各國政府需要做出巨大努力,這將導致公共開支增加,因此今年公共債務水平也將會急升。報告相信,雖然大多數發達國家將不會面臨主權債務問題,但貧窮國家在債務上升且缺乏全面減債計畫情況下,縱使今年未必會發生主權債違約,但中期內則可能出現。

今日經濟
今日經濟 RFI
廣告

路透社引述經濟學人智庫發表的《主權債務危機即將來臨》的報告稱,因新冠疫情大流行改變全球經濟格局,今、明兩年將不會出現增長,其預計全球GDP到2022年才可回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各國需要在財政上作出巨大努力,因財政收入減少,但在醫療保健及社會開支方面則要高得多。因此,今年的公共債務水平將會急升。

該報告指出,為了壓抑財政赤字,大多數發達國家政府將無法削減開支,而緊縮政策會削弱政治資本。不少經濟體的公共部門規模已比2008-09年金融危機前為小,而削減醫療保健開支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疫情大流行暴露了緊縮措施導致衛生系統承壓。報告稱,儘管對大多數發達國家而言將不會面臨主權債務問題,尤其是那些能以本國貨幣借款及具備深厚國內資本市場的國家,但並非所有國家都具備這些有利條件。從中期來看,仍會有部分發達國家有可能陷入債務危機的邊緣。例如意大利及西班牙在疫情前,其財政狀況已然疲弱;南歐國家則仍自多年的緊縮中恢復,且公共債務高企、人口老化和財政赤字持續。倘任何一個這些國家發生債務危機,都會對金融市場造成巨大震蕩,危機並將迅速蔓延至全球。

報告指出,在此情況下,較貧窮的國家將是受影響力最嚴重的國家,它們的債務在過去10年急升。多邊金融機構與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聯手提供實質財政支持,以助減輕低收入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財政負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其他多邊開發銀行亦已增加緊急資金的支持,二十國集團(G20)通過暫停要求還債提供大量財政支持。這些努力將為世界上較貧窮的國家提供短期喘息空間。不過,報告指這些措施提供的大多數新資金將會添加到新興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中,而G20的債務援助只是將債務延長而非撇帳。在缺乏更全面的減債計畫的情況下,這將引起人們對其償債能力的擔憂。主權違約未必會在今年發生,但中期可能會在貧窮國家中出現。

歐洲央行在周二發布的半年度《金融穩定評估》中預測,今年歐元區各國政府的預算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平均將上升至8%,遠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水平。歐洲央行表示,隨着成員國着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對經濟的影響,這個由19個國家組成的集團的政府債務總額與GDP之比將從86%升至100%以上。歐洲央行表示,希臘和意大利的公共債務將分別接近GDP的200%和160%,葡萄牙的這一比例將達到130%,法國和西班牙將略低於120%。歐洲央行警告稱,不斷飆升的政府債務水平可能會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歐洲主權風險,並可能使該地區比較脆弱的國家再次承受壓力。此外,新冠疫情對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構成中期挑戰。

另據報道,歐洲央行正在起草應急計畫,以在沒有德國央行參與的情況下實施其數萬億歐元的債券購買計畫。德國憲法法院要求歐洲央行在8月初之前證明其大規模購買政府債券計畫的合理性,否則只能在德國央行不參與的情況下繼續該計畫。德國央行本應執行購債計畫中逾四分之一的公債購買。自冠狀病毒大流行開始以來,歐洲央行已放慢了購買德國公債的步伐,集中購買意大利公債。由於疫情重創了本已搖搖欲墜的公共財政,意大利公債在債券市場上承受壓力。

路透社報道說,日本將編製一份規模1.1萬億美元的新刺激計畫,其中將包括相當大規模的直接支出,以緩和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打擊。這項刺激計畫的部分資金將由政府的第二份追加預算提供,它是上個月政府推出的1.1萬億美元刺激方案之外的一份新計畫,至此日本政府的抗疫支出總規模達到234萬億日圓,約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40%。鑒於疫情影響不斷擴大,日本首相安倍已下令內閣周三編列新的刺激計畫,由本財年第二份追加預算支應。日本經濟四年半來首次陷入衰退;隨着新冠病毒危機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沉重打擊,日本料將陷入戰後最嚴重的衰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