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各地輿論看中國和美國關係持續惡化

發表時間:

中國和美國關係持續惡 化,有香港媒體指出 ,不能低估未來幾個月兩國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也有評論指中國正小心應對美國的挑戰。     

Podcast
Podcast © FMM
廣告

明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每逢美國大選,常有「十月驚奇」之說 ,意思是說大選前發生衝擊選情的突發重大事件,觀乎目前中美關係之劣,未來數月兩國擦槍走火可能性不能低估 。     

社評引述美國前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素爾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口誅筆伐,反而有可能促使中國民眾更支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社評並指出,新冷戰與舊冷戰的分別,就是當年東西方壁壘分明,雙方經貿交往有限,反之現在中國跟美國以至西方各國,多方面都有緊密關係。此外,美蘇冷戰,西方國家跟隨美國,一大原因是蘇軍威脅就在眼前。相比之下,目前沒有多少西方國家認為自己正面臨中國的軍事威脅。   

明報的社評說,中美關係螺旋向下,互封總領事館是最新一章,然而至少北京方面仍然呼籲美方 為「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常創造條件」,反觀美國總統 特朗普政府卻不斷把對抗升級。     

社評表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3 日在尼克松總統圖書館,以「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未來 」為題發表演說,實際就是「新冷戰宣言」,標誌由尼克松揭開的半世紀中美交往合作告一段落,美國要用當年對付蘇聯的方法,包括髮動盟友 圍堵封殺,以及從中國人民入手,推動「政權更替」。

香港經濟日報也發表社評指出,美國繼命令中國關閉駐休士頓總領事館後,蓬佩奧又發表堪比當年掀起冷 戰序幕的反中國強硬演講,還迫令歐洲於其所謂環球意 識形態大戰選邊,圖使世界三足鼎立格局向美方傾斜。 而中方的反擊是要求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停運,顯 得對等卻克制,表明無意主動破壞中美關係,以免對抗 螺旋升級。  但美國對中國步步進逼,已認定中國為最大威脅。      社評表示,中美關係可算陷入了尼克松1972年訪問 中國為兩國復交鋪路以來的低谷,歐洲目前卻與中國有複雜的競合關係,絕非如當年那樣視蘇聯為敵人。      此外,有別於冷戰鐵幕時期,歐盟老大德國和法國 對美國尤其川普的「頤氣指使」已有不滿,非必要都不 想在中美間選邊站,希望能盡量自主決定日益蓬勃的對中國經貿往來。社評認為,中國正面對極大挑戰,但政治從來是講 利益,中國正十分小心應對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的狂攻猛 擊,竭力保持與其他國家的正常關係外,近期也聚焦國 內大循環,激活內需,以滿足就業需求及恢復經濟發展 ,「求人始終不如靠自己」。

紐約時報則在中美關係惡化過程中對中國官員的擔心發表文章說,與美國緊張關係的不斷升級暴露了北京在應對問題上的分歧。美中之間的衝突比中國官員僅在幾周前所預計的要廣泛、激烈得多。

據幾名參與中國政策制定的人士透露,分歧中的一方是中國安全部門和軍隊的官員,他們反對採取任何可能被美國解讀為軟弱的和解立場。另一方是那些主要關心經濟問題的官員,他們尋求對美國的行動做出更慎重的回應,比如保持貿易停戰狀態不變。由於外交問題的敏感性,這些知情人士要求不透露姓名。

紐約時報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仍是北京政策辯論的最終仲裁者,他還沒有對兩國關係惡化發表言論。周三,關閉領事館的消息公開時,習近平正在遠離北京的吉林省視察,似乎未受外交衝突的驚擾。周四,他視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時,只談了8月份紀念建軍節的事情。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7月9日的講話說,「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 。」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