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王毅繼續法國行:年底前中國與歐盟或可達成投資協定

發表時間:

法國在王毅本次訪問期間再次強調了歐盟對中國的定位:“中國是夥伴,是競爭者,同時也是系統的對手”。而王毅日前面對馬克龍,強調的則是“中歐始終是合作夥伴,不是競爭對手,雙方共識遠大於分歧”。

王毅與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攝於8月30日
王毅與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攝於8月30日 ©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IFRI)官方圖
廣告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歐洲之行仍在繼續。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外交部長勒德里昂,憲法委員會主席法比尤斯等人會面交流之後,8月30日星期天,他在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參加的一場討論會也受到關注。

本次王毅訪法,法國外交部重複了歐盟給中國的定位:“中國是夥伴,是競爭者,同時也是系統的對手”。而王毅日前面對馬克龍,強調的則是“中歐始終是合作夥伴,不是競爭對手,雙方共識遠大於分歧”。

如果說法中高層的共識包括支持多邊主義,協同抗擊新冠疫情,強化公共衛生,環境,氣候,經貿等領域協作;那麼法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一同關注的香港國安法,新疆維吾爾族人遭遇,歐中經貿均衡與中國市場開放度,華為在歐洲業務的繼續延展,中國管理新冠疫情的方式,歐洲期待中國政府為新冠擴散至全球道歉,等等諸多問題,則通過觀點不一的法國媒體,被呈現為“歐中關係當中的污染物質”,“分歧”,“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很多。但王毅此行,重點還是和法國談經濟。法國在這一話題上也有很多訴求:本次法方高層的表態有“法國的目標是,在商貿和投資領域,與中方重新達到平衡”,“面對中國,歐洲統一起來捍衛歐洲利益”,“從中國那裡獲得市場領域的相互性開放”,“消除中國市場對歐洲仍然存在的,例如強制轉移技術,不公平競爭等限制性的做法”。

儘管王毅強調,兩國在戴高樂時期結下了深刻綿長的友誼,中國和法國兩個重要的文明體沒有理由相處得不好,但法國指出,這大半個世紀以來,法中貿易不對等,也是不爭的事實。法國獨立的戰略研究基金會中國專家安托萬-伯恩達茲表示,“法國一直在尋找問題,試圖解決,但需要承認的是,解決的腳步停滯不前,法國對中國的解讀還是太過天真,中國給出承諾,卻不實現這些承諾”。今年春天,一位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的中國研究者分析道:“如果中國強大了,那是因為歐洲同意過她的發展,幫過她發展起來;如果中國現在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就會讓人心生畏懼;但沒有西方,中國的發展無以為繼,而法國很顯然,也與中國的利益相連,這是一種共生的關係,全世界都如此。接下來就要看中國是如何選擇一條共贏之路了”。

8月30日早,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的院長狄耶理-德蒙布里亞爾在門口,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迎接王毅。巴黎飄着雨,王毅身後有人替他舉着一把傘,他本人則擡起左手肘,按照防疫期間的方式,與德蒙布里亞爾擊肘問好,隨後法中團隊在會議廳坐定。在致辭中,通過法語同聲傳譯,王毅表示,“最糟糕的病毒,是政治病毒,它煽動人的仇恨;這場衛生危機,是合作與懷疑之間,國際關係的一面鏡子”。隨後他以中美關係,中歐關係為切入點,開啟了今天雙方的討論,並表示,正在考慮投資協議,中國和歐盟年底之前有達成一項投資協議的可能。通過同聲傳譯,王毅稱:“邁出一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另外有關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再次提出的法國對香港和西藏問題的擔憂,王毅今天通過法語同聲傳譯稱:“香港和西藏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希望得到尊重,希望其他國家不要干預”。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