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災害,氣候變化

聯合國:氣候變化是20年間全球自然災害翻番增加的主要原因

聯合國周一報告指,最近20年來全球自然災害數翻倍增加,氣候變化是主要原因。進入21世紀以來,自然災害已造成全球120萬人死亡。 

遭遇水災的哈瓦那街道, 2020 3 25
遭遇水災的哈瓦那街道, 2020 3 25 YAMIL LAGE / AFP
廣告

這份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的報告顯示,過去二十年中(2000年至2019年)全球共記錄7348起自然災害、損失估計近3萬億美元,數量幾乎是1980年至1999年之間的兩倍。該機構 秘書長水鳥真美(Mami Mizutori)在新聞會表示,“新冠病毒確實使各國政府和公眾意識到了我們所面臨的風險,看到新冠病毒都如此可怕,那麼氣候的緊急狀況就更糟。” 她強調“沒有綠色行動,氣候緊急情況只能加劇。”

該報告並未涵蓋新冠病毒等流行病風險。報告指自然災害的變化主要與氣候災害的增加有關。全球最近20年間氣候災害數從3656(1980-1999)增至6681(2000-2019) 。經濟損失近3萬億美元,而由於缺少非洲和亞洲的災害經濟影響信息,實際的損失數額更高。

報告指,過去二十年中,最多見的災害是風災,洪水災害數量翻了一番。聯合國預期在未來十年中,最嚴重的問題將是熱浪。

儘管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與前20年相比幾乎沒有增加,從119萬(1980-1999)增加到123萬(2000-2019),但受災害影響人數卻大幅激增,從32.5億增至40億。

受災最嚴重的十國中有八個位於亞洲,亞洲是受災影響最嚴重大洲,其次是美洲和非洲。

中國和美國是受災最多的國家,其次是印度、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報告指這些國家在高風險地區的人口密度相對較高。

從年份看,2004年、2008年和2010年是受災死亡人數最多的年份,均有超過20萬人死亡。 2004年印度洋海嘯造成超過22萬人喪生,2010年智利里氏7級地震造成20多萬人喪生,2008年納爾吉斯颶風橫掃緬甸時導致13.8萬人死亡。

報告還指出,最近20年來全球平均每年災害死亡人數約6萬,但自2010年以來,沒有發生超過10萬人死亡的“特大災難”。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