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國際/媒體

出席中外記者會 王毅:希望更多外國記者成為新時代的斯諾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月7日在兩會期間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據英國廣播公司(BBC)駐華記者麥克唐奈(Stephen McDonell)介紹,由於新冠疫情限制,王毅參加的這場記者會連續第二年以遠程方式進行。部分獲准參會的記者以視頻會議方式隔空向他提問。

美國記者、作家埃德加·斯諾資料圖片
美國記者、作家埃德加·斯諾資料圖片 © 網絡圖片
廣告

消息顯示,周日的記者會持續了1小時40分鐘,王毅在現場創紀錄地回答了27個問題。會上,向王毅提問的中外媒體依次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俄羅斯塔斯社記者、人民日報、埃及中東通訊社、香港中評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法新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廣、阿聯酋中阿衛視、新華社、新加坡聯合早報、深圳衛視、日本共同社、環球時報、印尼安塔拉通訊社、鳳凰衛視、哈薩克斯坦24KZ電視台、北京日報、印度報業托拉斯、中國新聞社、意大利安莎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新加坡《海峽時報》、澎湃新聞、古巴拉美通訊社和中國日報。

記者會最後,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代管的《中國日報》記者“代表網友”提問說,“一些外國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對中國進行選擇性報道。這不由讓人聯想起在延安時期美國記者斯諾和他的那本《紅星照耀中國》讓世界首次深入了解了中國共產黨,了解了真實的紅色中國。您覺得在外國記者中還有沒有可能產生新時代的‘斯諾’呢?”王毅回答說,“首先,我要藉此機會感謝外國媒體朋友的辛勤工作。媒體是各國溝通了解的重要橋樑。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外國媒體朋友堅守崗位,克服困難,持續向世界講述中國人民抗疫故事。你們辛苦了!”

王毅說,“80多年前,斯諾(Edgar Snow)和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史沫特萊(Agnes Smedley)等一批外國記者來到中國陝北延安,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忠實介紹給了世界。斯諾並不是共產主義者,但他看待中國共產黨時,不帶意識形態偏見,始終堅守客觀真實,始終追求公正良知。他所展現的職業精神和道德操守讓人敬佩,他為增進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傾注了畢生心血,中國人民至今仍然懷念他。”

王毅說,“今天的中國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媒體都應堅守職業道德。我希望外國媒體記者將焦距對準中國時,既不要用‘美顏相機’,也不要用‘灰黑濾鏡’。只要真實、客觀、公正,你們的報道就會豐富精彩,就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中國希望並歡迎更多外國媒體記者成為‘新時代的斯諾’。”被王毅點名的這三位美國記者斯諾、斯特朗和史沫特萊擁有被中國官方授予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稱號。1984年在北京還成立了以鄧穎超為名譽會長和黃華為會長的“中國三S研究會”,即“中國史沫特萊、斯特朗、斯諾研究會”(SMEDLEY-STRONG-SNOW SOCIETY OF CHINA)。

據擔任過新華社國際新聞編輯部編輯、柏林分社首席記者,新華社參考資料編輯部副主任的中共黨員張辛民撰文介紹,“‘出口轉內銷’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傳統做法。它產生的背景,是在被封鎖包圍的環境中,自己的對外宣傳力量又極其薄弱的條件下,領導人想出的一個宣傳自己的辦法”。他寫道,“最早的‘出口轉內銷’,大概可以追溯到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訪問陝北時對中共領導人的採訪和他結束訪問後寫出的《西行漫記》。這本書最早的‘內銷’市場是國民黨統治區的中國人,其影響之大,及於幾代人”。

張辛民稱,“以後又有1937年10月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就抗日戰爭早期的形勢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的談話;1946年8月毛澤東和美國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就抗日戰爭勝利後國際和中國的形勢及前途的談話。這兩篇著名的談話記錄,現在人們都可以在《毛澤東選集》中看到。”他寫道,“因為這種‘出口轉內銷’的做法效果好,建國以後便沿襲下來。不過據說又多了一個理由,就是讓外國人替我們講,我們可以對其內容不承擔責任,而《參考消息》轉‘內銷’後,中國人同樣可以及時知道自己的領導人對外說了些什麼。”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