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英國/國際/中國

全球逾400名學者聯署譴責北京制裁英學者:威脅學術自由

中國外交部3月26日宣布以“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為名對來自英國的9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其中包括在紐卡斯爾大學供職研究新疆地區的學者芬利(Jo Smith Finley)。她被宣布禁止進入陸港澳等措施。據英國《泰晤士報》29日報導,對此,400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高校學者發表聯名信表示,對芬利的制裁代表了中國官方對學術自由攻擊的“嚴重升級”。

公開信資料圖片
公開信資料圖片 © 網絡圖片
廣告

據悉,芬利並不是在過去一周唯一因對新疆問題的研究,而遭到北京方面制裁的外國學者或研究機構。德國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瑞典學者葉必揚(Björn Jerdén),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等相關研究人員及實體也受到了中方制裁。對此,400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周一在《泰晤士報》發表了一篇寫給該報主編,題為“自由威脅”的聯名信。這些學者來自於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和香港等地,其中很多人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巴黎政治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擔任教職。

聯名信寫道,“主編先生,北京對芬利博士的制裁是對大學學術自由這一核心原則的威脅。這一史無前例的步驟具有深刻的意義,原因有三。”信中說,“首先,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一直採用隱蔽的方式試圖壓制境外的批評者,但這些針對學者的公開新措施是一種嚴重的升級。第二,它反映了對英國大學的誤解。大學不是國家機關,而是致力於追求真理的自主機構,無論讓當權者多麼不適。”

信中稱,“最後,由於實際上堅持自我審查是與中國大學建立學術夥伴關係的先決條件,英國與中國的學術合作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會變得非常困難。作為學術界同仁,我們全力聲援芬利博士,並堅持我們對學術自由的承諾。我們呼籲政府和所有英國大學也這樣做。” 《泰晤士報》的報導指,作為研究新疆地區的學者,芬利在1995年至2018年期間對當地進行了一系列實地考察。去年11月她曾在《種族滅絕研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芬利稱,“該地區是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強迫監禁少數民族的地方”。

芬利的研究說,“有100萬維吾爾人被迫進入拘留營或高度戒備的監獄,接受思想改造和強迫勞動”。報導指,幫助起草這封信的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國際關係專家海瑟肖(John Heathershaw)說,“中國共產黨在制裁芬利的過程中,成功地為這項重要工作創造了更大的宣傳”。此外,芬利在紐卡斯爾大學的同事梅戈蘭(Nick Megoran)負責協調國際學術界的反應。他說,這封信代表了對中國脅迫和企圖利用其“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哄騙和賄賂幾十個國家,對新疆嚴重侵犯人權行為保持沉默的堅決反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