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德國/立陶宛

德國大陸集團不顧中國壓力繼續在立陶宛投資

德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 的一名高管表示,該集團在立陶宛的計畫與一開始所說的相同,將繼續投資立陶宛,儘管可能被捲入立陶宛與北京的外交爭端。

德國汽車配套產品供應商大陸集團標識資料圖片
德國汽車配套產品供應商大陸集團標識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路透社2月18日援引一位大陸集團高管的話說,儘管北京與波羅的海國家之間的外交爭端威脅到這家德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但仍將繼續投資立陶宛的一家工廠。

兩名知情人士去年12月曾告訴路透社,中國正在向大陸集團施壓,要求其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零部件。此前,立陶宛因在首都維爾紐斯允許開設事實上的台灣大使館而與北京發生爭執。

路透社說,台灣是一個被中國視為其領土一部分的自治島嶼,在大使館爭端發生後,中國已迫使跨國公司斷絕與立陶宛的關係,否則這些公司將面臨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此舉將企業拖入外交爭端,並將北京自己置於與歐盟的衝突中。

但德國大陸集團在立陶宛工廠的負責人告訴當地報紙 Verslo Zinios,其投資計畫沒有改變。

當地報紙引述名叫Shayan Ali的高管說,“我們在立陶宛的計畫與我們一開始所說的相同——1,500 個工作崗位和超過1.85 億歐元(2.1 億美元)的投資。”

當被問及中國的貿易壓力時,他說,工廠“無疑受到了形勢變化的影響,我們竭盡全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他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德國大陸集團在 2017 年表示,將在立陶宛工廠投資9500萬歐元,創造1000個工作崗位。然後大陸集團緊接着在去年宣布,對該工廠追加9000萬歐元投資,同時創造500個就業崗位。

大陸集團發言人告訴路透社,“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偏離計畫的投資時間表。”

今年 1 月,歐盟在美國、澳大利亞和台灣的支持下,就北京對立陶宛的“貿易限制”向世貿組織發起了針對中國的貿易訴訟。

中國外交部去年12月否認北京曾施壓跨國公司,要求其不要使用立陶宛生產的零部件,但同時宣布,中國公司今後不再信任立陶宛。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