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盟/中國/國際

歐盟召開外長會議,商議修訂對華戰略談烏克蘭台灣等問題

歐盟27國外長非正式會議5月1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與會的各國外長將討論當前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瑞典目前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會議由瑞典外相比爾斯特羅姆(Tobias Billstrom)及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主持。據《南華早報》報導,就對華政策問題,歐盟對外行動署11日向各國首都分發了一份旨在引導辯論的立場文件。文件指出,面對意圖以其自身形象“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的中國,歐盟必須採取“清醒”但“不對抗”的態度。

2022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資料圖片。
2022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資料圖片。 © 法新社圖片
廣告

報導指,該文件建議就歐盟對華戰略進行表面上的改變,而不是全面改革。新的重點放在烏克蘭和台灣等熱點問題上,而經濟現實主義取代了過去的期望,即北京可能願意改革其市場以適應歐洲企業。

文件敦促成員國外長堅持歐盟2019年將中國指定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即歐盟對華政策的指南針,“即使這些不同要素之間的權重可能因中國的行為而有所不同”。文件寫道,“很明顯,近年來,對手的方面變得更加重要。”

在發給27國外長的附信中,主持周五會議的博雷利概述了將定義未來歐盟與中國關係的三個新支柱:價值觀、經濟安全和戰略安全——即烏克蘭和台灣問題。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博雷利警告說,中國將從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敗中“利用地緣政治優勢”,布魯塞爾需要對北京的全球野心作出回應。他敦促歐盟成員國找到一個應對中國的“連貫戰略”,以應對中國不斷上升的民族主義和“美中競爭的加劇”。

博雷利在這封私人信件中寫道,“中國問題比俄羅斯問題要複雜得多,中國的野心顯然是要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敗不會使中國的發展軌跡脫軌。中國將設法利用它的地緣政治優勢。” 據悉,這封信被作為歐盟外長們從周五開始的兩天討論的起點,以起草歐盟國家領導人將在下個月討論的對北京的新政策。

據熟悉會談的人士稱,斯德哥爾摩的討論預計將集中於調整歐盟目前的對華戰略,即“合作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的三分法,使“對手”部分得到更大的重視。一位歐盟外交官說,這一轉變“源於對中國正在做的事情的仔細分析”。博雷利周四在信中還強調歐盟願意就俄烏戰爭問題與北京“認真接觸”,儘管後者在言辭上支持莫斯科。

博雷利表示,歐盟“歡迎來自中國的所有旨在尋找解決方案的真正積極行動。” 他還寫道,歐盟不應尋求“阻止新興國家的崛起”,這是對成員國不願意接受美國對華的更強硬態度的一種暗示。

博雷利還為歐盟在經貿問題上所提倡的“去風險”戰略做了宣傳,他認為該戰略比美國與中國“脫鉤”的風險要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今年3月首次提出了“去風險”戰略,她呼籲為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提供“新的防禦工具”。

綜合消息顯示,歐盟對外行動署在這份指導性文件中明確表示支持歐盟的“去風險”戰略,並敦促成員國為台灣海峽的動蕩做好準備。其表示:“去風險可以確保我們經濟和貿易關係的可預測性和透明度,同時促進一種安全的、基於規則的方法。”

就台灣問題,該文件寫道,“歐盟……堅持認為,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和使用武力都會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巨大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後果,特別是考慮到台灣作為最先進的半導體供應商的主要作用。”

該文件補充說:“歐盟需要為緊張局勢大幅加劇的情況做好準備。台灣海峽局勢升級的風險清楚地表明,為了各方利益,有必要與合作夥伴合作,阻止現狀的破壞”。該文件補充說,歐洲必須“與中國,以及美國合作,維持現狀並緩和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

在布魯塞爾和其他地方,近年來人們更加關注中國在聯合國和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該文件指責北京“傳播其人權觀,很少關切來自國際機構的壓力”。該文件對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特別嚴厲,這將北京推到了歐洲政治辯論的主題。一些歐盟成員國堅持希望北京能在烏克蘭問題上發揮和平的作用。

對此,該文件稱:“中國的‘關於烏克蘭危機的12點立場文件’……確認了其堅定的親俄立場”。該文件表示,“中國和烏克蘭之間的直接對話將是中國為公平的政治解決作出貢獻的最佳機會”。其質疑中方發布的12點立場文件“沒有提到俄羅斯需要從烏克蘭撤軍”。該文件還指出,歐盟成員國應不斷警告北京不要支持俄羅斯,包括規避制裁。

與此同時,該文件還建議歐盟成員國繼續與中方接觸。其寫道:“需要向中國領導層發出公開、明確的信息,同時要有現實的期望,以確保可信度和影響力。” 文件補充說,“如果我們要在我們複雜的關係中建立新的穩定,歐盟及其成員國應該保持堅定但不對抗的態度。我們應該對這種關係的性質保持清醒的認識。”

博雷利在信中寫道,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尋求合作,這可以“突破中國領導層日益自我孤立的局面,但最重要的是應推進歐盟的核心利益。” 在周五的斯德哥爾摩會議之後,歐盟27國首腦預計將在6月的布魯塞爾峰會上討論對華戰略。但參與規畫的人士警告說,不要指望很快就能完成戰略調整。

一位西歐高級外交官說,“中國是一個太重要的行動者,不可能永遠在一個最終位置上做定論。我不能說我們很快就會準備好。這將是開放式的。”

就與第三方關係,博雷利還表示,歐盟在與低收入國家打交道時還應考慮到中國的影響力,並警告不要期望這些國家會站隊。

博雷利指出,“歐盟必須意識到,許多國家將中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視為對西方乃至歐洲的制衡力量,它們將尋求加強自己的迴旋餘地,而不是選邊站隊”。報導指,歐盟對外行動署的文件還對中國國內發展的前景作出分析,稱該國由於經濟增長減速和人口結構變化,“可能在內部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和政治挑戰”。

據了解,周五的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結束後,第二屆歐盟印太部長級論壇將於周六同樣在斯德哥爾摩舉行。這次會議將使來自印太地區和歐盟的約60名外長以及該地區國際組織和其他歐盟合作夥伴的代表齊聚一堂。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