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電動車

美國正推動電動汽車去中國化?

受中美對立影響,將中國從全球供應鏈中排除的趨勢在加強。雖然日美正在加緊構建僅在其友好國家間完成原料和零部件採購的新供應鏈,據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但調查發現除了成本外,由於有限的資源被搶佔,環境和人權方面的風險也將提高。

關於電動汽車報道圖片
關於電動汽車報道圖片 © AP - David Zalubowski
廣告

今年4月在美國通過的新法案,有可能徹底改變世界汽車製造行業。純電動汽車(EV)如果符合在北美組裝、電池零部件的採購比例達到50%以上等條件,則每輛車最多可獲得7500美元(約合人民幣5.47萬元)的稅收抵免。該舉措意圖是將中國排除在行業之外。到2029年同條件中的比例將上升到100%。減少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應,保護本國的EV產業,這是象徵了脫鉤的新法案。

據日產汽車的高管們認為,“能否靈活調整供應鏈以適應新法案?這將決定汽車製造商的生死”,

根據一項調查,美國新法案實施後,2022年接近5成的來自中國的電池相關採購到2030年將降為零,來自墨西哥等國的採購比例將增加。為了獲得補貼,用於電池生產的鋰等礦物也只能從自由貿易協定(FTA)簽署國和日本進口。

據該報道,美國是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另一方面,在作為EV車核心的電池方面,中國企業佔有全球市場6成份額。大型車企為了確保中國以外地區的電池和零部件供應,加速供應鏈的調整。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