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第二十八屆氣候大會:最令人難忘的締約方大會

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聯酋舉行,這次大會被稱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締約方會議。 但法新社指出:會議中真正具有重要意義的議題卻寥寥無幾。

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聯酋迪拜舉行。
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聯酋迪拜舉行。 REUTERS - AMR ALFIKY
廣告

    1990年,聯合國氣候專家、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了他們的第一份報告。 兩年後,有150 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參加的里約地球峰會上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公約的目的是限制向大氣中排放被認為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效應”負有責任的氣體。 第一次締約方大會 (COP) 於 1995 年在柏林舉行。

        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 5%

    1997年,第三屆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舉行,並在此通過且啟動了《京都議定書》。 這是第一份關於氣候問題的國際協議,除了沒有批准該協議的美國,對工業化國家規定了減少5%溫室氣體排放的約束性目標。

    但是該項議定書並沒有能夠遏制廢氣排放量的激增。

       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締約方大會在南北國家之間的激烈衝突中結束。 美國在其他國家的支持下,拒絕承認《京都議定書》具有約束力。 會議在沒有達成人們所希望的全球協定的情況下結束。

    協定文本設定的目標是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革命時期高 2°C 的範圍內,但對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卻語焉不詳。

       雄心勃勃的 1.5°C

    2015年在巴黎,與會各國承諾將全球氣溫的升幅限制在低於工業革命時期高2°C,並繼續努力將其限制在1.5°C的範圍內。

    但是今年公布的對該協議的首次評估顯示,所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聯合國呼籲“現在,在所有方面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阿洛克·夏爾馬的眼淚

    在格拉斯哥舉行的第 26 屆氣候大會結束時,會議的主席英國人阿洛克·夏爾馬 (Alok Sharma) 流着淚向世界道歉,因為印度和中國在最後一刻修改了協議,導致在協議中未能納入逐步淘汰煤炭和石油能源的目標。

    在敲響批准協議的木槌之前,阿洛克·夏爾馬眼含熱淚、用激動的聲音說,他對這一結果“深感遺憾”。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