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拜登對華政策三大挑戰建立管控風險機制

發表時間:

亞洲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什麼?亞洲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拜登對華政策三大挑戰,建立管控風險機制。拜登對華外交受到內部反華氛圍的影響,強調強硬路線,但經濟利益又與中國高度掛鉤。拜登對華政策的三大挑戰是(1)軍事上如何建立管控風險機制,避免在台海與南海擦槍走火。(2)經濟上,如何面對中美難以脫鉤的連體嬰效應?(3)美國如何突破盟國政經分離,亦即在政治上親近美國、但經濟上靠攏中國的局面?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美國為何需要儘快建立管控風險機制?中美應如何建立這個機制?

在特朗普時代後期,由於國務卿蓬佩奧積極支持綠營的分離主義,增加售台攻擊性武器,解放軍飛越台海中線與繞台的次數激增。而在南海,美軍也指控中方人工島

的軍事化上升,美國軍艦的航行權受威脅,直接導致美國在太平洋的霸權受到中國遠洋海軍的挑戰,若一旦擦槍走火,後果不堪設想,而美軍也認識到台海軍事上對己方的不利。因此,不僅白宮與中南海之間,要建立一條熱線,中美兩軍也應該加強聯繫,避免前線不必要的誤判。

什麼是中美經濟上存在的連體嬰效應?

中美在產業鏈上的密切關係,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連體嬰一樣,大家分享共同的器官,如一旦全面“脫鉤”,會一併受損。雖然美國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美國應該減少仰賴中國市場,要避免在產業鏈上受到中國的制約。但華爾街的力量在過去一兩年間,全面投入中國金融市場,善用最新的法規全資擁有金融管理公司;美國的汽車行業,也在中國煥發第二春。

如何看待美國在亞洲和歐洲盟國「政經分離」的現象?

拜登上台之後,亟需要解決歐洲與亞洲盟友的騎牆現象。在政治上歐洲的盟國都會重申與美國的密切外交關係,但在經濟上卻越來越靠攏中國,因為中國在高新科技方面的發展以及廣闊的市場可以彌補美國的劣勢。新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歐洲淵源深厚,有利美國迅速修補特朗普所破壞的歐美關係,也令拜登可以在對華政策上獲得更多歐洲的支持。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州刊還獨家專訪了香港紫荊黨創黨主席李山,暢談他參政的心路歷程。李山強調紫荊黨是追求和維護香港市民公共利益的公意黨,核心主張是為全體香港人追求百年「一國兩制」,致力以自身優勢推進香港智庫、人才庫及中西合璧三方面發展。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