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大馬華文培育多元族裔

發表時間:

大馬華文教育之光,培育多元族裔,人才輩出。

在大馬,接受華文基礎教育的學生不僅是華人,也越來越多其他族裔的子弟
在大馬,接受華文基礎教育的學生不僅是華人,也越來越多其他族裔的子弟 © 亞洲周刊
廣告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什麼?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大馬華文教育之光,培育多元族裔,人才輩出。馬來族年輕歌手菲道爾從小接受大馬華文教育,他創作的華語歌曲《阿拉斯加海灣》在/音爆紅,俘獲全球華人的心。大馬華文教育系統展示六百多萬大馬華人的教育力量,吸納越來越多其他族裔,也在各地不同專業領域發光發熱,如美國最年輕女市長尤煜琳、科技專才林偉豪、女科學家藍舒潔、美國太空總署競賽全球奪冠的華文小學學生簡子迅等,都是大馬華文教育綻放異彩的範例。

對大馬學生而言,基礎的華文教育能夠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帶來哪些助力?

歌手菲道爾認為,從小接受的華文教育不僅使他多學到了一門語言,還讓他接觸到了廣闊的華文文化,使他能夠創作出流暢的中文歌詞、歌曲簡樸動人,從而在網絡上走紅。馬來西亞學生華小畢業後,他們都可以說流利的華文,也有基本的中文書寫能力,即使後來念英文中學或是馬來文中學,都不會忘記中文的基本功,從而可以前往新加坡、台灣及中國大陸繼續深造的重要管道。有些人更當地工作及發展,並脫穎而出,頭角崢嶸。

在大馬,像菲道爾這樣非華裔卻接受華文基礎教育的學生是否只是個例?

不是的。在大馬,接受華文基礎教育的學生不僅是華人,也越來越多其他族裔的子弟,他們重視近年中國掘起的熱潮,發現了華文是開啟未來世界的鑰匙。過去的一段時間,非華裔報讀華小的人數不斷增加。華文小學相對優良的設備、良好的紀律和華文的重要性都是影響非華裔家庭選擇讓孩子進入華小的因素。對非華裔學生而言,華文已是最熱門的第三語言。

馬來西亞的華文基礎教育面對著怎樣的挑?

由於大馬華裔家庭生育率大幅度降低,加上國內私立和國際學校的增加,使得每年入讀華小的適齡華裔學生的數量逐年減少。另一方面,馬來西亞鄉村居民逐漸向城市轉移,鄉村人口日益凋零,越來越多華小的學生來源受到影響,不少華小由於學生過少而變成微型華小,甚至面臨被關閉的危機,加上政府政策沒有鬆綁,即使華小想要搬遷或新建也困難重重。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專訪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他致力於推動國家「三甲醫院評審制度」國際化,把中國的「三甲標準」推廣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務求打通大灣區醫療系統,建立統一標準。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