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新冠疫情肆虐 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漲

發表時間:

新冠疫情繼續在世界多國肆虐,雖然隨着各國逐漸接種疫苗人數增多為恢復經濟生產帶來曙光,但是不久前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擴散,讓各國政府清楚不能放鬆警惕。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發布食品價格指數顯示,小米和玉米等糧食價格連續數月持續走高。從2020年3月開始中國政府大量的進口糧食也引起關注。

法國是農產品大國
法國是農產品大國 © Pixabay / Andrey Braynsk
廣告

疫情是新一年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

新冠疫情繼續在世界多國肆虐,雖然隨着各國從去年12月底逐漸開始接種疫苗的人數增多給恢復正常經濟生產帶來希望,但是不久前變異新冠毒株擴散,以及日本再次因疫情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而德國總理默克爾本近期表示未來數周感染疫情人數考驗各國,也讓大家清楚不能放鬆警惕,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影響2021年各國經濟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新冠疫情重壓,經濟未來走向不確定,讓購買糧食成為減少風險手段,《世界報》指出中國大量購買導致世界糧食價格持續走高。

食品價格連續7個月上升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公布食品價格指數顯示,穀物價格指數2020年全年平均值比2019年高出6.6%。小麥、玉米、高粱和大米的出口價格在12月繼續上升,一部分原因是對北美洲、南美洲和俄羅斯作物生長條件和收成前景的擔憂,另外一部分原因與中國的大量進口有關。

據法國大宗商品市場諮詢公司(Agritel)調查顯示,即在去年中國就向法國購買了3千萬噸玉米,比預計的7百萬噸高出許多,另外法國一般每年向中國年出售20萬噸小麥,而2020年達到150萬噸,目前還不知道何種具體原因導致中國如此大量購買糧食?

分析指出俄羅斯提高小麥出口稅,而阿根廷從去年2月起停止出口玉米,可能導致中國轉向其它國家大量購買糧食。

現在的情況是從2020年夏天開始,世界穀物價格不斷上升,如小麥從每噸180歐元已經上升到215歐元,玉米上升了18 %達每噸200歐元,在各國經濟進入困難時期,美元同時走低,而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

另外在乳製品和植物油價格升高的驅動下,全球食品價格在2020年12月繼續攀升,也是連續第七個月上揚,並創三年新高。

2020全年植物油價格指數較上年增長19.1%。主要棕櫚油生產國的供應持續吃緊。此外,由於阿根廷罷工潮的持續,該國榨油工廠和港口物流受到影響,這也部分推升了國際大豆油價。

乳製品價格指數連續第七個月上漲。主要由於擔心乾旱、高溫的氣候條件影響大洋洲的奶產量。

另外,在肉類價格指數方面,禽肉報價1月回升,尤其是來自中東地區的需求增加,而主要生產國的國內銷售也增加,另外,包括法國等歐洲國家出現禽流感疫情對鴨子等禽類產量也造成了負面影響。

食糖價指數平均較2019年上漲1.1%。穩健的價格背後是中國強勁的進口需求的帶動。

糧農組織每月發布一次食品價格指數,這成為衡量全球貿易最活躍的食品類商品國際價格變化的尺度。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