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聯合國開發署: 支持發展新經濟增長模式

發表時間: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亞太局新署長坎尼·維格納拉賈(Kanni Wignaraja)女士近期在法國《回聲報》發表文章,支持各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5年9月25日聯大特別會議通過可持續發展目標
2015年9月25日聯大特別會議通過可持續發展目標 Albin Lohr-Jones/Pacific Pres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廣告

坎尼·維格納拉賈女士生於斯里蘭卡,她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頗有建樹,2019年她被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任命為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兼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亞太署長。

2月20日她在《回聲報》發表文章指出許多國家的發展模式嚴重依賴開發自然資源,屬於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需要鼓勵各國在尋求社會繁榮的同時採取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污染措施。

維格納拉賈女士在文章中寫道幾十年來,新加坡一直以其政府的高效和廉正而聞名於世,目前該國擁有高技能的勞動力。 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最新的人類發展指數(HDI)調查中顯示,在189個國家中新加坡排名第11位,但是如果加入碳排放指數,新加坡下降到第92位。

分析指出目前的情況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以低資源使用率來實現高水平的經濟發展,由於新加坡在其領土上幾乎沒有自然資源,因此該國所需的絕大部分基本商品都需要進口, 因此新加坡經濟發展模式代表全球流行的經濟增長模式, 但問題是,地球環境不能永遠維持這類高碳排放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

因此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呼籲尋找另外一種新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從2020年年底在世界各國迅速流行的新冠疫情展示我們當前的生產模式對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的壓力。 就是即便人類生活達到如此強大,如此繁榮階段,如新冠這類微小的病毒在世界各國肆虐就足以暴露人類的脆弱性和社會嚴重的不平等,而經濟和社會失衡更是加劇了新冠大流行帶來的嚴重後果。

隨着新冠病毒的傳播,讓世人看到,因應對這種席捲全球的公共衛生健康危機的挑戰需要的集體行動,而各國國內不同政治派別的對立以及國家間對抗大於全球團結,這讓應對新冠疫情變得困難重重。

聯合國計畫開發署亞太署長指出,需要認識到以嚴重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無法永存,這也是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最新《人類發展報告》的中心論點,就是探討如何實現人類健康和環境健康的途徑,因此需要鼓勵各國在繼續尋求繁榮的同時通過應用知識,科學和技術來最大程度地減少碳排放,減少對人類賴以生存環境的破壞,鼓勵各國進行持續經濟發展。

因此國家要擔負起重要的角色,而且在未來幾年資本投資也需要做出負責任做出選擇。 聯合國發展署的這份報告旨在豐富公共以及私人投資,讓國際金融機構和私營部門攜手尋找共贏同時減少破壞自然,並協助各國進行減排保護氣候行動。

維格納拉賈署長指出,如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動力足、創新和發明驅動力強勁,人力、社會和自然資源豐富,這些優勢使其成為世界上推動可持續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但是亞太地區還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不平等觀念,以及威脅社會穩定的小規模衝突,快速的氣候變化也帶來了日益增加的風險 。因此需要各國通力合作,充分發掘潛力,在實現各國發展優先事項的同時,推動向可持續發展轉型。

就是通過借鑒全球經驗,並將其適用到地方層面,改變工作方式,建立新的夥伴關係,積極調動公共及私營部門,呼籲年輕人參與提出新的發展解決方案。各國政府在塑造未來的過程中起到根本性作用,同時接納不同的群眾力量,推動人人有責任和可以享有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