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易綱:促進資金流入綠色行業和領域,促進跨境綠色資金流動

發表時間:

4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金融支持碳中和圓桌”。在發言中他主要談及了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如何更好地動員資金支持低碳轉型,二是如何管理好因氣候變化引起的金融風險,三是國際協調與合作,特別是G20等平台可發揮重要作用。

Podcast
Podcast © FMM
廣告

圍繞“動員各方資金支持經濟可持續轉型”,易綱表示,人民銀行已經開展了多項工作,包括促進資金流入綠色行業和領域、促進跨境綠色資金流動等。  

易綱表示, “我們已將綠色債券和綠色貸款納入央行貸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範圍,並將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激勵金融機構為碳減排提供資金支持。人民銀行還將通過商業銀行評級、存款保險費率、宏觀審慎評估等渠道加大對綠色金融和碳減排的支持力度。”

在他看來,為了促進跨境綠色資金流動,一方面將儘快制定綠色金融共同分類標準,與歐盟共同推動綠色分類標準的國際趨同,另一方面,將繼續擴大金融業開放,便利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易綱表示,“我們將在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增強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對中國而言,實現碳達峰的任務艱巨。“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等亞洲發展中國家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目前中國宣布的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較歐美髮達地區要短得多,碳中和曲線斜率更陡峭,因此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提前做好應對,也要督促金融機構儘早轉型。”易綱表示。

在易綱看來,央行層面將及時評估氣候變化對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的影響。他透露,央行正研究在對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中,系統性地考慮氣候變化因素。同時,還將在外彙儲備中繼續增加對綠色債券的配置,控制投資高碳資產,在投資風險管理框架中納入氣候因素。

同時,他鼓勵金融機構早做準備,積極應對氣候挑戰。“我們目前的綠色金融發展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資產的價格未充分體現環境的負外部性,這一方面是由於一些企業的環境信息還沒有有效披露,另一方面是許多行業還沒有納入碳定價。”易綱表示,將要求金融機構做好有序、漸進綠色轉軌。在轉型過程中,安全第一,節能優先,在充分考慮現有基礎設施設計使用壽命和折舊的前提下,加快綠色轉型。

就加強國際協調方面,易綱表示,亞洲區內對經濟綠色轉型有廣泛共識。主要經濟體已積極行動,多國已提出了減排目標,區域層面的合作也在有序推進。而加強國際合作,有助於共促亞洲綠色金融發展。

從人民銀行的角度,易綱認為有兩項重要工作要持續推進。一是繼續落實綠色投資原則。2018年底提出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鼓勵金融機構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充分了解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做好環境信息披露、運用綠色金融工具等,已有39家中外金融機構加入。人民銀行將繼續鼓勵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投融資中深化落實,特別是要評估環境和氣候風險,加強信息披露。二是多渠道加強綠色發展能力建設。易綱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綠色金融能力建設,增強他們支持自身綠色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我們也支持多邊開發機構發揮專長,為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綠色金融相關能力建設。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