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CF40報告:拜登政府短期內不會、也無法取消對華關稅

發表時間:

位於北京的一學術平台--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5月29日發布報告稱,當前條件下,拜登政府短期內不會、也無法取消對華關稅,但中美雙方共同提高關稅排除率是具有可行性的現實選擇。此外,基於中美在網絡空間的技術競爭和對抗加劇,平行體系出現的可能性上升。

圖為中美貿易圖片
圖為中美貿易圖片 網絡照片
廣告

據路透社5月31日報道稱,這份名為“全球產業鏈重構與中國選擇”的報告指出,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使用加征關稅與排除機制兩種手段疊加造成了選擇性加關稅的實際效果;所以說,在拜登執政初期的關鍵時期,如果企業對拜登政府取消關稅的預期完全打破,那麼很多企業的產業鏈就可能轉移。

“而且2021年上半年以來美國通脹壓力顯著上升,因此,推動雙邊關稅實質性下降非常緊迫,且似乎具有一定可能性。” 報告稱。

該報告指出,當前,拜登政府國際經濟政策的首要考慮是保持技術代差、保證供應鏈安全,且美國國內存在強大的保護主義政治需求,同時在戰術層面,拜登政府要為中美經貿談判保留籌碼。

報告續稱:“即使是美國內部的自由貿易倡導者,在呼籲拜登政府削減對華關稅的同時,也認為消減關稅應該作為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的一部分,以換取中國在其他方面的讓步。”。

因此,中美雙方共同提高關稅排除率是具有可行性的選擇。一方面,拜登政府奉行“小院高牆”精準打擊政策,全面關稅措施並非首選;另一方面,美國USTR(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運用關稅排除手段可避開國會阻力,緩解國內政治壓力。同時,美國提高對華關稅排除率政策空間很大。

截至目前,美國仍然保留着對3,7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認為,拜登政府其實更加關注對華科技競爭政策的負面影響,因此,其政策框架的以下三方面特徵預計將更為明顯:第一,加大美國自身的科研投入;第二,以“小院高牆”為特徵的精準扼制政策;第三,藉助盟友圈和多邊平台的槓桿,在關鍵技術領域形成針對中國的“盟友圈”,縮小中國的外交迴旋空間。

據報告評估:“預計在拜登政府時代,中美在網絡空間的技術競爭和對抗加劇,平行體系出現的可能性上升。”

首先,作為大國競爭的一個核心場域,地緣政治對抗使國家安全概念極度泛化,供應鏈安全與數據安全成為當今大國競爭的焦點。由於競爭性上升,國家間合作意願大大降低,多邊治理機制的有效性下降。在美國的大力鼓動下,兩個平行體系出現的可能性上升。

其次,未來的中美科技競爭將進入全政府-全社會模式的融合國力競爭時代。也就是“哪個國家能夠更有效地融合各領域的國力並將其投射在網絡空間,哪個國家就能夠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競爭中獲勝。”

第三,中美博弈圍繞新技術的國際規則、國際話語權爭奪將更為激烈。過去兩年來,歐美國家以及聯合國的多個不同機制就網絡空間的國際規則、法律框架進行磋商,在該領域新的規範不斷湧現,大浪淘沙的過程到了一個重要的節點。

因此,隨着網絡空間國際規範的生命周期由規範興起向規範普及過渡,大國圍繞規範制定話語權的博弈將更加激烈。

路透社的報道也不忘提到,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上周五表示,參議院將於6月8日恢復對一項旨在提高美國與中國技術競爭能力的全面立法計畫的審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