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減貧和增長信託基金幫助低收入國家新冠疫情後復蘇

發表時間:

新冠疫情對許多低收入國家的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這些國家的產出增長陷於停滯甚至有所降低,生活水平下降,貧困率上升,其在過去十年中取得的經濟進展正面臨著威脅。

Podcast
Podcast © FMM
廣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財務部副主任 Christian Mumssen, 戰略、政策和檢查部副主任Seán Nolan 撰文說, 202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50個低收入國家提供了13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 並以贈款形式,為29個最貧窮、脆弱的成員國提供了7.39億美元的債務減免。

四分之三的新增貸款來自“減貧和增長信託基金”(PRGT)──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低收入國家提供零息貸款的工具。其中,最大的一部分貸款是附加有限條件的緊急撥付,這些條件側重於確保透明地使用資源,以滿足疫情的相關需要。

未來低收入國家將繼續需要超常規水平的外部資金支持來幫助它們從疫情中復蘇 。

在這一背景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了一攬子針對減貧和增長信託基金的意義深遠的改革計畫,包括:

增加所有低收入國家可獲得的融資額度。將各國獲取減貧和增長信託基金資源的正常額度上限提高了45%。為最貧窮國家提供無限制的優惠融資額度。在2023年7月之前,所有減貧和增長信託基金貸款(其利率每兩年審查一次)都將保持零利率。加強保障措施,防止低收入國家過度負債。

鑒於復蘇之路充滿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對 援助的需求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在疫情期間以及疫情後的較短時期內,IMF對低收入國家的貸款總額將達到480億美元左右。2025至2026年,減貧和增長信託基金的未償貸款規模可能達到320億美元的峰值。不過,經濟復蘇的時點和強度,以及有關國家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優惠貸款支持的潛在需求(藍色陰影區域),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這些貸款僅能滿足低收入國家的一小部分外部融資需求。雙邊捐助方和多邊開發機構也必須加倍努力,通過雙邊援助和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籌資舉措,進一步發揮其各自作用。

此外,如果低收入國家想要維持債務的可持續,很大一部分融資必須通過贈款和高度優惠的貸款來實現。

在擴大融資渠道的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批准了一項分兩階段的融資戰略,以覆蓋疫情相關的貸款費用,確保其優惠貸款援助在財務上的可持續性。

在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再籌集180億美元的減貧和增長信託基金貸款資源,並尋求33億美元的新增雙邊捐款作為補充資源,以便能繼續通過減貧和增長信託基金貸款以零利率發放貸款。 為捐助方提供各種靈活機制來提供補充資源。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將動用大約7億美元的內部資源,作為對上述安排的補充。

在第二階段,到2024/2025年(預計屆時經濟形勢將趨於明朗), 將確定減貧和增長信託基金貸款的規模以及相關的長期融資機制。使用現有及新增的特別提款權,預計將有助於以上融資舉措。

在響應低收入國家空前且持久的需求方面 將繼續加倍努力。通過這些努力, 擴大有關國家的融資渠道,並為優惠貸款工作提供一個長期的視野。其也為捐助方發揮自身作用敞開了大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需要的融資規模聽起來可能很大,但不作為的代價比這要大得多——尤其這將以人的生命和生計為代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