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將加密資產作為國家貨幣不可取

發表時間:

新興的數字形式貨幣有潛力成為更經濟快捷的支付手段, 一些國家可能有興趣將加密資產作為國家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本市場部主任Tobias Adrian 和 法律部主任 Rhoda Weeks-Brown 撰文說,在大多數情況下,風險和成本高於潛在收益。

Podcast
Podcast © FMM
廣告

Adrian 和Weeks-Brown指出,加密資產不同於其他種類的數字貨幣。加密資產是私人部門以加密技術為基礎發行的代幣,其以自己的記賬單位計值。它們的價值可能極不穩定。以比特幣為例,其價值在4月達到了6.5萬美元的峰值,但僅僅兩個月後,其價格已跌至一半以下。

比特幣及大多數類似的加密數字貨幣依然處於金融和支付領域的邊緣地帶,但一些國家正在積極考慮賦予加密資產法幣地位,甚至將其作為第二種(或是唯一的)國家貨幣。

如果加密資產(如比特幣)得到廣泛使用,則其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損害宏觀經濟的穩定。如果貨物和服務同時以真實貨幣和加密資產定價,那麼家庭和企業將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來選擇持有哪種貨幣,而不是從事生產活動。與此類似,如果稅收預先以加密資產計價,而支出仍主要以本幣計價,那麼政府的財政收入將面臨兌換風險;反之亦然。  

此外,貨幣政策可能失去效力。中央銀行無法設定外幣的利率。通常,一國如果採用了某種外幣作為其國家貨幣,那麼也就“引進”了外國貨幣政策的信譽,其將希望本國經濟(以及其利率)與外國的經濟周期保持一致。而這兩個目的在廣泛採用加密資產的情況下都不可能實現。

結果是,國內價格可能變得極不穩定。即使所有價格都以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計價,進口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仍然會隨着變幻莫測的市場估值而大幅波動。

金融誠信也可能受到影響。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措施,那麼加密資產就可能被用於洗黑錢、資助恐怖主義和偷稅漏稅。這將給一國的金融體系、財政收支、對外關係、代理行關係等帶來風險。

除此以外,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可能會受到加密資產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如果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獲得法幣地位,那麼是否還能維持對銀行外幣或風險資產敞口的審慎監管,這一點目前還不明確。

此外,加密資產的廣泛使用將損害消費者保護。家庭和企業可能會因價值大幅波動、欺詐或網絡攻擊而失去財富。雖然加密資產的基礎技術被證明是非常穩健的,但是仍然可能會發生技術故障。就比特幣而言,由於沒有法定發行人,很難行使追索權。

最後,挖礦所得的加密資產(如比特幣)需要大量電力,以便為驗證交易的計算機網絡提供動力。若採用這些加密資產作為國家貨幣,可能會造成可怕的生態影響。

作為國家貨幣,加密資產(包括比特幣)將給宏觀金融穩定、金融誠信、消費者保護和環境帶來巨大的風險。其基礎技術的優勢,包括在降低金融服務價格和增強金融服務包容性方面的潛力,不應被忽視。然而,各國政府必須在確保穩定、效率、平等和環境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提供上述服務的力度,並利用新興的數字形式貨幣。試圖將加密資產作為國家貨幣,這一“捷徑”並不可取。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