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全球能源市場波動讓經濟前景更加不確定

發表時間:

多種前所未有的因素正在同時攪動着全球能源市場,這讓人們再次想起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也使本已充滿不確定性的通脹和全球經濟前景變得更加複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專家 Andrea Pescatori , Martin Stuermer, Nico Valckx 撰文說,歐洲和亞洲的天然氣現貨價格漲幅已超過三倍,達到創紀錄水平,且不論從其持續時長還是在全球的影響範圍來看,都是前所未有的。

Podcast
Podcast © FMM
廣告

天然氣價格飆升的連鎖反應也正波及煤炭和石油市場。作為全球原油價格基準的布倫特油價近期已達到7年來的高位,高於每桶85美元,這是因為在供應本已緊張的情況下,更多買家為供暖和發電尋找天然氣的各種替代能源。煤炭是最接近的替代能源,隨着發電廠更多使用煤炭發電,煤炭的需求量已變得很大。煤炭價格因此被推升至2001年以來的最高位,促使歐洲碳排放權成本上升。

儘管煤炭可幫助緩解天然氣短缺,但其部分供給也受到了干擾。從澳大利亞到南非的多個國家,物流和天氣因素影響了煤炭生產;而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的煤炭產量也有所下降,這是因為其減排目標不鼓勵使用和生產煤炭,而是支持使用和生產可再生能源或天然氣。

事實上,中國的煤炭庫存處於歷史低位,這加劇了發電廠冬季燃料供給短缺的威脅。而在歐洲,早在冬季到來之前,天然氣的儲存量就已低於往年平均水平,而公用事業企業在寒冬到來前會爭奪稀缺資源,這增加了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風險。

相較油價而言,煤炭和天然氣價格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較小,這是因為家庭用電用氣通常受到監管,價格更為剛性。即便如此,在工業部門,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也會讓依賴天然氣來製造化學品或化肥的生產商面臨困境。這些情況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在供應鏈擾動、食品價格上漲和需求企穩的情況下,其影響了本已不確定的通脹前景。

如果能源價格能維持在目前水平,今年全球化石燃料的產出額將從全球GDP的4.1%(我們7月預測的數據)增至4.7%。對於明年而言,這一比例可能高達4.8%,較7月預測的3.75%有所上升。假設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成本增加的一半是由於供給減少造成的,那麼這意味着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下降0.3個百分點,明年會下降約0.5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們預計,由於歐洲和亞洲冬季結束後季節性壓力會得到緩解,天然氣價格將在第二季度回歸正常,期貨市場也表明如此。煤炭和原油價格也很可能將下跌。但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小的需求衝擊可能觸發新一輪價格激增。

這意味着,中央銀行應不囿於短暫能源供應衝擊帶來的價格壓力,且應做好提前採取行動的準備(尤其是那些貨幣政策框架較弱的央行),以應對通脹預期脫錨的風險成為現實。

Andrea Pescatori , Martin Stuermer, Nico Valckx 表示,如果公用事業企業因無利可圖而減少發電量,那麼政府就應該採取行動防止斷電。停電(尤其是在中國)會影響化工、鋼鐵和製造業活動,導致在消費品銷售旺季出現嚴重的全球供應鏈擾動。最後,由於水電費的上漲具有累退性,對低收入家庭提供支持能幫助減輕能源衝擊對最脆弱群體的影響。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