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今日經濟

中俄靠攏,使歐洲擔心自身港口的戰略安全

發表時間:

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之際,中國和歐洲之間需要解決的問題被各界所關注。法德關係研究委員會在四月底發布了一項報告,當中聚焦了業務遍布歐洲14個主要港口的中國企業,並指出,以港口為例,歐洲在對華問題上,面臨著協調經濟利益和保護戰略性基礎設施的難題。

中國港口運營商參與的歐洲港口圖。
中國港口運營商參與的歐洲港口圖。 ©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Jacob Mardell/ Aurélie Boissière
廣告

法德關係研究委員會成立於上世紀中期的法德政府間協議,受到法德政府的資助。該報告指出,如今,中國在14個歐洲港口擁有或多或少的股權,其中包括歐洲大陸最大的三個港口,即鹿特丹港、安特衛普港和漢堡港。事實上,除了2016年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之外,中國在歐洲港口的投資沒有引發什麼爭議。

但烏克蘭戰爭改變了這一情況。法德關係研究委員會的報告解釋稱,鑒於地緣政治因素的強化,歐洲主要經濟強國的脆弱性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與俄羅斯能源脫鉤的背景下,歐洲港口對於能源供應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於在歐洲大陸東翼部署軍事裝備也至關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遠洋集團在漢堡港口碼頭的業務拓展之前不會引發什麼質疑,但現在卻備受關注。此前,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在漢堡港的業務拓展使得德國情報機構、歐洲委員會等發布了不利意見,舒爾茨最終決定為這一項目開綠燈,但中國佔比從原定的35%降至24.9%。在中俄關係密切、中國在國際上展現強勢姿態、以及美國對其歐洲盟友加壓,要求其澄清與中國的關係的背景下,德國的迴旋餘地已然減少。

法國經濟類報刊回聲報分析認為,歐洲大國在尋找與中國保持合適距離的問題上需要着重花心思。因為對於像漢堡這樣的港口,與中國企業聯手具有經濟意義。漢堡作為歐洲第三大集裝箱轉運港口,面臨著鹿特丹和安特衛普的競爭,也面臨著地中海港口的競爭。事實上,自中國企業入駐以來,地中海港口的業績顯着改善。

在港口領域,中國人被認為是高效的合作夥伴。中國人也遍布整個物流鏈,控制着港口、鐵路、電子商務和多式聯運。但回聲報強調,從安全角度來考慮,歐洲大國需要警惕,一個國家是否能夠承擔此類的夥伴關係,因為港口的日益數字化,會帶來間諜和破壞的風險,成為特洛伊木馬。

中國的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尤其引發歐洲的警惕。理論上,這一由北京方面免費提供的、對通過港口、始發地和目的地的貨物流進行管理的平台給予每個用戶想要共享何種數據的權利。但華盛頓方面指出,這一平台可以讓中國全方位了解一個國家的供應鏈,並利用其瓶頸。中國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自去年起在美國已經被禁止,但其仍舊與全球24個主要港口簽訂了合作和數據交換協議,其中就包括歐洲的漢堡、鹿特丹和安特衛普。

雖然柏林已經在今年年初提出了“德國港口戰略”,以提高其港口的安全度,保護國家經濟的關鍵基礎設施,但例如中遠集團如果在漢堡港碼頭被拒絕,便會前往波蘭的格但斯克,這被認為是中國“利用歐洲人的內部分歧”的例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