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烏克蘭目前的戰事是普金的滑鐵盧

發表時間: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原本致力於閃電戰的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遭到了激烈的抵抗。面對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俄軍的攻勢並未減弱。儘管俄羅斯強調:其軍事打擊目標不是平民,但這場戰爭發動以來,俄軍不斷加強對烏克蘭城市地區的襲擊,導致許多民宅遭到毀壞,更有許多民眾在炮火中傷亡。烏克蘭境內至少有近兩百萬人流離失所,逃離國土的難民人數更超過280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做出關於放棄加入北約的表述,能否引發整個局勢出現轉機?如何看待這場戰爭?如何分析當前的局勢?對此,我們連線到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政治學教授夏明先生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ttends a wreath laying ceremony to mark the Defender of the Fatherland Day at the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by the Kremlin walls in central Moscow February 23, 2014.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ttends a wreath laying ceremony to mark the Defender of the Fatherland Day at the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by the Kremlin walls in central Moscow February 23, 2014. Reuters/Maxim Shemetov
廣告

法廣:普京原本打算採取速戰速決的方式贏得這場戰爭,然而,二十多天過去了,俄羅斯並沒有輕而易舉地拿下烏克蘭。您如何分析當前的局勢?

夏明:是,我們大家也看到,坊間有各種的分析認為:原來俄羅斯速戰速決的計畫受挫,因為有的人認為:俄國要拿下烏克蘭,也就是兩三天的事情。但是,現在有另外一部分人認為:這會形成一個長期的、膠着的、沒完沒了的這麼一個戰事。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普京的速戰速決肯定是失敗了。但是,這場戰爭會不會持續很長,就像我們看到的越南戰爭、或者是阿富汗?我認為不可能這樣去走。因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俄羅斯不可能有這個實力、能夠把這場戰爭無限的拖下去。因為這場戰爭只要多拖一天,對俄羅斯就是多一天的失敗。而且我們知道,俄羅斯的財力是不足以支付這場戰爭,把它不斷地給升級、或者不斷地給延長的。所以我們看到,今天俄羅斯在許多的軍備、或者後勤的供應上、在士兵的士氣上都遇到了很大的危機。而且昨天(4月16號),俄羅斯軍隊的第四名將軍被擊斃。據有學者統計,阿富汗戰爭十年下來,俄國大概是每年每天死5個人;但是現在在烏克蘭,大概每天死500人。因為俄羅斯現在在前十天就已經死大概5五千到六千人了。而且我們看到,今天已經有四個將軍死掉了。所以我認為對俄羅斯來說,它現在面對着一個非常大的挫敗,而這種挫敗會加速這場戰爭的結束,其中有幾個因素:一個是烏克蘭現在是越戰越勇,烏克蘭總統進行的全世界的公關,直接對主要的西方國家-下面馬上要對日本議會-進行演講。所以可以看到,烏克蘭做的公關工作,俄羅斯的目前的處境在發達國家中的形象也就遭到了非常大的損傷,所以俄羅斯面對的制裁非常不利的;第二個,俄國境內的反對派力量,現在是逐漸增加,你可以看到,有多少俄羅斯的軍人在烏克蘭戰場上死,普京政權又抓了多少俄羅斯國內抗議的人群?這個對俄羅斯來說,對普京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最後一個我認為,就是美國的動員、美國的各種支持,讓俄羅斯、尤其是普京周圍的這些朋友和他的家人-而且普京自己的情人也都是在西方給他養孩子-,這些對普京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認為,現在戰爭整個發展,其實是對烏克蘭非常有利,當然對烏克蘭來說,遭遇了人道主義災難。而且普京有這種殘酷的歷史:無論是在對車臣、還是在對敘利亞戰爭中,都採取對平民的濫殺。所有這些都是非常悲哀的場景。但是我認為,對烏克蘭來說,目前總的戰事是在朝向一個好的方向在發展;而對俄羅斯,真的是一場滑鐵盧。

法廣:澤連斯基宣布放棄加入北約的主張,是否意味着普京贏得了第一個勝利?普京發起這場戰爭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

夏明:是,首先,澤連斯基申請加入北約、和放棄加入北約,其實這裡面都是一個國家的主權的行為。主權,也就是不受任何其他國家的干預和控制的。所以我們看到,澤連斯基跟普京最大的衝突-或者說烏克蘭跟俄羅斯最大的衝突-就在於:俄羅斯是想把烏克蘭變成自己的附庸,也就是說,不具有全面主權的國家,而是完全受克里姆林宮操控,甚至普京是想把烏克蘭直接就併入到俄羅斯,認為這兩個國家並沒有差異,烏克蘭是俄羅斯文化、歷史的不可分割的、天然的、有機的一部分。當然,澤連斯基,無論他說加入還是不加入(北約),其實我覺得都是行使一個主權的行為。未來他也可以再繼續加入。因為顯然在烏克蘭那邊,民眾絕大多數是已經取得了一個重大共識,就是要不斷地歐洲化、不斷地遠離俄羅斯、要非俄羅斯化。這點,目前我們還可以看未來會有什麼發展。但是有一點非常清楚:當然,這是澤連斯基總統的一個外交的行為。這個外交行為,對目前贏得烏克蘭在全球受到的支持,同時讓普京各種侵略的意圖完全暴露-而且普京這種非人性的東西暴露於光天之下-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另外,澤連斯基或者烏克蘭想加入北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感覺到不安全,是因為俄國對烏克蘭形成的這種不安全。我認為,這場烏克蘭戰爭會去除俄國最終的、發動類似的侵略戰爭的能力和意願。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恐怕就是會把普京完全給削弱、甚至把普京給逼下台。因為我們看到:以西方國家的各種制裁來看,俄羅斯的經濟已經倒退了幾十年。本身俄羅斯在過去三十年就已經沒有趕上全球化這趟列車,現在又連續遭遇這種制裁。我認為人們也在問:俄羅斯有沒有可能遭受蘇聯的第一次崩潰?俄羅斯會不會有第二次崩潰?所以當俄羅斯不再形成對周邊國家有這種具體的威脅的時候,加不加入北約,也就真的沒有價值了。這裡邊就回到你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普京到底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因為普京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目的在於:他在國內的統治的合法性越來越稀薄,受到各種挑戰。也就是說,他過去二十年玩弄憲法、操控憲法,變成了一個終身制的這麼一個專制領導人。他並沒有讓俄羅斯強大起來,相反,加劇了俄羅斯內部的各種矛盾和分裂、甚至經濟出現了某些倒退、對異議人士、對反對派進行暗殺、對記者進行暗殺。那我認為,普京每天都感覺到受到了西方的威脅。也就是說,和中國在一起他所說的西方的,認為是一個和平演變或者顏色革命,因此普京發動這場戰爭的一個主要目的,其實是想獲得他的合法性。通過戰爭在外取得勝利,尤其烏克蘭在東正教裡邊還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輔在東正教裡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心。而普京的權力,其實就是一種政教合一的這種權利,因為他得到了保守的東正教教會的一個強大的支持。所以我覺得普京的目的,當然主要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但是正好恐怕是事與願違:他想得到的,恐怕都會失去。也就是說他的竊取政權的合法性,現在完全喪失殆盡。同時對北約來說,北約的團結、最後對俄羅斯帶來的滅頂之災,最後烏克蘭會更深入的擁抱歐洲,遠離俄國,這些恐怕是最後的結果。

法廣: 中國的立場始終受到密切關注。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似乎選擇了中立立場,既沒有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軍事行動,也沒有加入對莫斯科實施制裁的國家行列。您如何看待中國採取的立場以及在這場危機中的作用?

夏明:是,就像你問題里也提到了:中國似乎選擇了中立立場。這個確實值得玩味,因為中國沒有採取中立立場。在戰爭爆發之前,我們看到,在北京冬奧會上,普京跟習近平發表了一個中俄聯合聲明。這個聯合聲明,對外界的觀察人士來看,其實就是一種中俄的專制軸心的建立。因為中國在跟美國建立戰略合作、建立戰略關係的時候,也就是通過發表“上海公報”,並沒有一個正式的所謂的條約性的東西。所以你可以看到,中俄的這種結盟、建立這種軸心國家,顯然是對普京一個巨大的鼓勵。中國它因為跟普京一樣的面臨共同的一個威脅,就是認為:西方國家對他們的專制政權都形成了一個顏色革命,或者就是和平演變,或者說所謂意識形態和政體的不安全形成一種威脅。所以我認為,中國的立場,前面是完全為普京站台,對普京的入侵其實起了支持的作用。我不知道私下習近平跟普京還談了什麼,但是我認為,在這場普京的戰爭犯罪中,習近平是起了共謀犯的這麼一個作用。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國從來就沒有中立。中國在一系列的表現中,一開場這個戰爭打起來,就是一邊倒,認為俄羅斯是會輕易取勝,認為西方國家最後會遭遇慘敗。但是因為俄羅斯在過去的三周陷入了一種失敗,這個時候,中國政府就在悄悄地改變它的立場,它一下就回到(“中立”)它說:我們永遠都是中立的。但是它在第一時間,根本就沒有做到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大國、維護一個國家主權、維護國際安全的這些任何的一個職責。但是現在它看到俄羅斯的不可避免的失敗,就馬上採取機會主義的所謂中立立場。那麼我認為,中國的這種立場的轉換,其實標誌着它對俄羅斯的信心的喪失,而且也認識到:俄羅斯的失敗不可避免。而相反,西方國家和北約的團結,對中國來說,它現在是沒辦法去挑戰,更沒辦法接受這場-下面如果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類似於對俄羅斯的-制裁。所以就可以看到,中國現在當然就有一部分人在發軟話、對美國就在傳遞這種友好的立場。當然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中國這種立場的轉換,其實也反映出習近平角色的失敗。而習近平這個角色,沒有得到中國國內的共識的一個支持。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像國務院有一位學者胡偉-也是我們原來的復旦大學的、我們曾是一個系的-,他發了一篇文章就認為:中國應該跟俄羅斯切割,中國應該選擇跟西方站在一起。那你可以看到,中國的立場發生了急劇的轉變。而這種過去最終的支持俄國的立場是習近平一意孤行的立場。我認為這種立場在國內本身就沒有得到共識的一個支持。

法廣拜登將普京稱作“戰爭罪犯”,是否意味着美國立場有所轉變?美國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是否真的如中國所說:美國“引發和升級”了這場危機?

夏明:對,你可以看到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就像我剛才前面講的-它的立場就已經遭遇了尷尬,也已經遭遇到了政策的失敗。所以它當然會採取一系列的狡辯方式或者甩鍋方式,把這場戰爭推到美國或者推到北約。這也反映出中國在原始時間,最早是跟俄國站在一起、跟俄國的立場是一致的,所以至今中國也沒有說俄國對烏克蘭是進行入侵,說它是一種特別的軍事行動。所以這裡面當然跟美國形成一個重要對比。因為美國拜登總統今天(3月17日)已經把普京定位為“戰爭罪犯”,儘管現在還沒有國際法庭、或者是聯合國這些調查還沒有完成,還沒有把他定性為“罪犯”、“戰爭罪犯”,但是美國總統已經這樣做了。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這種發展是不是像中國說的“這場危機是由美國引發和升級”的呢?中國這種實用主義的、機會主義的、狡辯的這種思維模式,它在討論這場戰爭的時候,一定會所謂的顯示它的中立立場,就是:各打五十大板。這個時候,它就好像是堅守了它傳統的所謂的“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面都是雙方的,好像它又對了。但是另一方面,它這個時候就再也不會提:事件的發展都有矛盾的雙方,但它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到底真正的引發戰爭的因素是什麼?到底普京引發的戰爭,是由普京的侵略造成的,還是由美國鼓勵普京的侵略造成的?這點,有一點當然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認為,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當然是會幫助烏克蘭。因為烏克蘭是面臨著威脅,而且烏克蘭作為一個新興的民主國家,需要各種幫助;作為俄羅斯來說,看到有新興的民主國家的興起,對它的專制進行挑戰,而且新興民主國家加入到西方盟國這些群體裡面,對俄羅斯當然也是一種不安全。因此,作為俄國來說,當然會有所反應、有所憤怒。但是這和中國經常說的“各個國家有自己選擇自己發展的權利”,各個國家有不同的發展的特色,烏克蘭選擇了它的發展特色,為什麼中國一定要指責烏克蘭的選擇,然後把俄羅斯的對這種選擇的指控變成了合法?然後把美國給烏克蘭提供的一種不同的發展方式,變成了“美國引發和升級了”這場危機?中國的這個邏輯是非常的混亂的。但是,中國怎樣從這裡邊混亂的邏輯中走出來,它有很多的危險。因為中國在過去跟俄國結盟,其中一個重要的打算,就是它認為跟俄國結盟,讓它可以保持政體、意識形態安全,可以保持對西方國家有一個盟友背靠背,它認為西方國家就沒有辦法重新界定世界的秩序。但是這次,俄羅斯其實過去是被中共幻想出來的一個大國,而俄羅斯的實力,也擊破了普京所渲染的俄羅斯還繼續是個大國(說法)。所以今天作為中國,其實它並沒有力量跟所有的目前的西方聯盟進行作對;而俄羅斯這次垮掉,會給中國帶來更深一層的危機,因為美國不管是面對俄羅斯、還是面對烏克蘭,都沒有轉變它的印太戰略,美國的戰略中心還是在太平洋。所以我認為對中國來說,它今天恐怕感覺到了某一種深層的恐慌。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