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潘永忠:烏克蘭這片緩衝地不應變為火藥庫

發表時間: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已經進入第四個月。在過去的100多天的時間裡,戰爭的態勢無時不刻地牽動着世人的心弦。整個局勢的發展給歐洲地區安全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這場戰爭不僅對烏克蘭造成重創,也令俄羅斯軍隊大傷元氣,對全球的衝擊也不可小覷。這場戰爭還將持續多久?將以怎樣的形式結束?如何解讀西方以及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對此,歐洲之聲副社長潘永忠先生向我們闡述了他的看法。

Le chef du gouvernement italien Mario Draghi, le chancelier allemand Olaf Scholz, le président ukrainien Volodymyr Zelensky, le président français Emmanuel Macron et le président roumain Iohannis Klaus, autour d'une table au palais présidentiel à Kiev, le 16 juin 2022.
Le chef du gouvernement italien Mario Draghi, le chancelier allemand Olaf Scholz, le président ukrainien Volodymyr Zelensky, le président français Emmanuel Macron et le président roumain Iohannis Klaus, autour d'une table au palais présidentiel à Kiev, le 16 juin 2022. AP - Ludovic Marin
廣告

法廣:首先請您談談,您認為俄烏這場戰爭還能走多遠?

潘永忠:首先,我想說的是這場戰爭本不應該發生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位時數次被她斷然摁下戰爭的火藥,過去的幾年歐盟國家都可以做到,為什麼這次就阻止不了呢?這是不是當下歐盟主要國家領導人的責任?

6月19日,澤連斯基總統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針對記者提問「如台灣遇到武力侵犯,如何應對時?」他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回答:他認為,「今天烏克蘭的例子是全世界的例子,沒有人會從戰爭中受益,世界必須採取積極的外交,以防止事態升級,一旦戰爭爆發就為時已晚。」這不是澤連斯基的「事後諸葛亮」,是他的經驗之談,是烏克蘭國家血的教訓。

這場戰爭,對整個世界已造成了嚴重破壞,首先是烏克蘭,超過百日的戰爭,烽火連天,腥風血雨,殘垣斷壁,滿目瘡痍,百姓罹難……。在這場戰爭中,烏克蘭人民最為不幸與悲慘,其次就是歐洲國家,陷入了糧食危機、能源危機、經濟通貨膨脹……深陷於危機中的歐洲百姓,出於道義與烏克蘭人民一起在承受與硬抗。事實擺在面前,歐洲經濟要恢復正常,要解決通膨,首先必須結束俄烏戰爭。

6月14日,教皇方濟各明確表達:「這場戰爭可能是被某種方式挑起的,或者說沒能被阻止。」「我反對簡單地區分好人和壞人,而不考慮事情的根源和各方利益……。」「如果我們希望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就不能忘記問題的根源。」

有個叫托·富勒的英國人說:「經驗是訓愚之師。從經驗中學不到知識的人是大蠢驢。」中國人常說,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既然事實擺在眼前,澤連斯基明白了這些道理,教皇方濟各也說明:解決問題應從根本上落實。

其實,內中的道理誰都知道,默克爾總理一直在堅持「地緣政治」的「生存空間」概念,保持「烏克蘭和平中立地帶和橋樑作用」,烏克蘭成為「北約」與俄羅斯的最後「生存空間」。其實烏克蘭夾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一直扮演着緩衝地的重要角色,它不能、也不應該變成火藥庫。

現在的問題是,無論是美英國家與北約,還是德、法、意等歐盟國家,亦或是當事國的俄烏兩國,如何面對錯誤?如何走下台階程序?如何落實結束戰爭的條款?

6月20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警告:俄烏戰爭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但他在6月16日的說法:「俄烏實現和平是可能的,但烏克蘭可能需要為此付出領土等代價。」是不是暗示烏克蘭以土地換和平?這兩個說法,其實都是結束戰爭的策略性表述。我的觀點是,戰爭已走到了這一步,應該是數月內結束。倘若終結不了拖下去,烏克蘭會淪陷為巴爾幹半島化,更是不利。

法廣:俄羅斯發動對烏戰爭之初,西方各國就紛紛出台了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不僅見效甚微,還對各國本身的經濟造成了許多不良影響。從目前的國際情勢看,您認為,什麼樣的方式才有可能成為制止衝突行之有效的手段?

潘永忠:先說一個傳統概念:自古糧食、能源等,均是支撐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歷史上的一些侵略戰爭,掠奪自然資源、能源通常是主要目的之一。

美國是原油、天然氣和糧食大國,俄羅斯也一樣。美國提出制裁俄羅斯方案,這對美國有利,制裁俄羅斯,等於消滅一個市場競爭對手,帶領歐洲英國日本等同盟國組團制裁,稱得上是「一箭射群雕」,輕易掠奪了歐洲的能源、糧食市場。

對歐洲國家來說,能源、糧食主要依靠輸入與進口,以自己短處與俄羅斯的長處「拼刺刀」,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今天的尷尬和失敗的結局。

2月23日,俄烏交戰前,美金與盧布兌換率為1:79,但是眼下美金與盧布兌換率為1:56,盧布非但未貶值,反而升值了29%。

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得不償失。人們看到的是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俄羅斯提出了經濟發展朝東的政策,這對歐洲不是好消息。

歐洲的有效方法與對策,就是回到默克爾所說的:「俄羅斯是搬不走的鄰居,必須找到共存方式。」

法廣:除了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外,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提供了多方的支持。但是隨着這場戰爭成為一場持久消耗戰可能性的增加,西方將採取怎樣的應對方式?能否長久地堅持下去?

潘永忠:說三點想法:

1、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國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個國家的主權、領土,無論從現代文明來說、從國際法來說、從國家主權,或者人權人道來說,俄羅斯、普京不能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和支持,從道義上、從感情上,普京遭到世界人民的譴責與批判,這是人心所向。

2、政治家不能混同於百姓,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意氣用事,必須在事前阻止與遏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歐盟國家不是做不到,而是沒有擔當起來;而澤連斯基總統也不是做不到,不夠理性,前瞻性不足,倘若戰前就有「外交」手段的思維,相信他一定會遏制住這場戰爭。

3、澤連斯基應該想到:核大國之間不可開戰,對哪一方來說,都是自戕行為,是亡無日矣,國將不國,甚至是毀滅世界。大國之間也不會直接開戰,即便一方得勝,也將是深度自殘、慘絕人寰,未來大國地位難以為繼。所以美歐入場參戰是沒有可能的,拜登總統一開始就表達了這層意思。僅靠美歐國家武器增援,由烏克蘭拖死俄羅斯,可戰場在烏克蘭豈不遭殃?而且是以犧牲烏克蘭人民生命作為代價。

所以,現在的狀況,烏克蘭還能堅持多久?歐洲國家以犧牲國家經濟利益作為陪葬,應該也拖不起了,所以各方都應該回到冷靜與理性,各方妥協是必然途徑。

法廣:最後請您談談中國在俄烏這場戰爭中的表現?

潘永忠:1、中國從一開始,就沒有強勢勸阻俄羅斯停止進兵,抵制與阻止戰爭爆發不力。中國始終保持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2、美歐國家制裁俄羅斯的能源,中俄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簽署了未來長期的能源、糧食系列合約,此時中國是坐收漁翁之利,賺的盆滿缽滿。

3、6月13日,習近平簽署了一項命令,為中國軍隊履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法律依據,這些天第三艘航空母艦下水,又是第5次陸基中段反導成功等,中共如此抓緊武備,意欲何為?難道是效仿俄羅斯,對台灣採取「特別軍事行動」?中共如此頻頻的軍事表現,令世界人民警惕與反對,按照澤連斯基的經驗之談,世界必須採取積極態度,反對戰爭,保衛和平,海內外華人都應該站出來,共同保衛民主台灣!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