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法學者:朝中關係隨中美競爭升級而變得更加重要

發表時間:

台海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之際,東北亞的地緣政治格局也正迅速發生變化。一方面,朝鮮金正恩政權完全無視此前聯合國各項決議案以及相關制裁,正加快擴充軍備的步伐,不斷試射導彈,展示武器研發的新進展。另一方面,韓國和日本面對不斷升級的朝鮮威脅,加強備戰的同時,也冰釋前嫌,緩解雙邊關係,並努力鞏固與美國的軍事同盟。與此同時,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軍力迅速成長,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一爭高低的態勢以及由此而來的緊張關係,顯然也正推動曾常年希望在美中兩大國間保持平衡的韓日兩國進一步靠近美國。而就在國際社會譴責金正恩政權無視聯合國決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發攻擊性武器,破壞地區穩定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金正恩,表示願意推動朝中兩國合作“更上層樓”。如何看中國在朝鮮議題上的立場?如何看韓國總統尹錫悅推動和韓日和解都作為?美日韓三國加強同盟對中國曾努力推動的中日韓三國合作有何影響?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巴黎政治學院教師Antoine Bondaz先生接受本台電話採訪,介紹了他的觀察與分析。

資料圖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6月21日在平壤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談。
資料圖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6月21日在平壤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談。 AP
廣告

法廣:圍繞朝鮮核危機的談判多年來毫無進展。中方不斷將談判失敗的責任推卸給美國。中國是朝鮮的重要盟友,中國在朝鮮核危機的談判中是否發揮作用?中國在朝鮮半島遲遲無法推進的去核化進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A. Bondaz : “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當然極其重要。鑒於中朝兩國1961年簽署的條約,中國可能是如今朝鮮唯一一個正式盟友。中國也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就是說中國在其周邊國家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力,在朝鮮半島尤其如此。在朝核危機問題上,中國與其它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樣,責任格外重要。但是去年(2022年)我們看到,中國首次與俄羅斯聯手,在安理會動用否決權,駁回了一項譴責朝鮮彈道導彈試射並宣布制裁的決議案 。這種局面令西方不安,對安理會其它三個常任理事國,也就是法國、英國和美國三國來說尤其如此。因為這令人有理由擔心朝鮮議題在安理會受阻,而在此之前,自2000年以來,俄中兩國從未在朝鮮議題上動用過否決權。各方當然會圍繞決議措辭或制裁措施討價還價,但從未有決議案因為否決權而擱淺。去年是第一次。”

法廣:那您如何解釋中俄首次聯手否決安理會議案的做法呢?

A. Bondaz : “東北亞的戰略格局在發生變化。朝鮮議題的重要性隨着美國不僅與日本,而且與韓國之間的同盟關係日益緊密而不斷提升。而韓國和日本走向和解也令中國擔心東京-首爾-華盛頓形成冷戰時期的三角格局。中國立場因此變得強硬,但不是針對朝鮮,而是與朝鮮一道反對美國。朝鮮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不斷提升。中國也在與美國的系統性爭鬥中,試圖利用,至少是以朝鮮半島危機為借口,提高價碼,並試圖貶損美國的信譽,但在更廣泛的國際舞台,中國又試圖顯示中國與美國不同,是負責任的大國,而不是動蕩局勢甚至是混亂局勢的製造者。”

中國來說,擁核但穩定的朝鮮比無核但動蕩不定的朝鮮更重要

法廣:但朝鮮核武器研發不斷取得進展。對於中國來說,有這樣一個鄰國是否也意味着某種危險呢?

A. Bondaz : “人們常常提出這樣的論據,也就是朝鮮核武化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但需要明白的是,對於中國來說,一個擁有核武器但穩定的朝鮮比一個實現無核化但動蕩不定的朝鮮更重要。朝鮮今天的狀況是前者:雖然擁有核武器,但相對穩定。另外,儘管平壤與北京並非時時保持一致,但隨着中美系統性爭鬥升級,朝中關係變得更加重要。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立場因此有所改變,但與過去幾年相比,並沒有根本性的不同。換句話說就是中國立場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中美雙邊關係的發展。不幸的是朝鮮的核武開發也就得以繼續,無論是制裁,還是聯合國決議都無濟於事。”

法廣20223月才走馬上任的韓國總統尹錫悅明確表示希望加強韓國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朝鮮的彈道導彈以及核武器研發構成的威脅是否是這項政策調整的唯一原因?

A. Bondaz : “首先,韓國對朝鮮的軍事能力越來越感到不安,因為朝鮮不斷提升常規武器以及短程武器軍事能力,這些都使得平壤在半島可能的軍事升級情況下,有能力應對。其次,韓國也對中國,尤其是中國的經濟脅迫措施感到不安。不要忘記,2016年-2017年時,中國就針對韓國在境內部署美國的薩德反導系統而宣布對韓製裁措施。還有中國軍事能力的迅速成長。韓國因此也在提升自己的軍事能力,如今已經躋身全球10大軍隊之列,軍費投入之多也是全球前十名,韓國的國防工業無論是陸軍能力還是海軍能力都發展迅速。再加上韓國在鞏固與美國同盟的同時,也在提升與日本的合作。韓國面對朝鮮感覺到的不安與日本大同小異,在中國議題上也是如此。韓日兩國雖然近年來雙邊關係起起伏伏,時好時壞,但如今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好像正超越內部因素,也就是說,戰略考量已經重於此前導致韓國與日本關係反反複復的國內因素。”

法廣:的確,韓日改善關係之際,中國政府特別重提歷史,重提“日本軍國主義給包括中韓在內的亞洲國家造成的深重災難”。尹錫悅今年3月宣布以第三方代賠方案化解困擾韓日關係多年的韓國勞工索賠難題時,曾引發韓國輿論反彈。尹錫悅推動改善與日本關係的努力是否在韓國國內引發共鳴?韓國民眾怎麼看?

A. Bondaz : “中國傳統上並不樂見韓國與日本和好,但中國真正擔心的是美日韓三國可能會組成他們近年來稱之為“亞洲北約”的三方聯盟。韓國國內當然有人反對尹錫悅對日和好政策,尤其是進步派政黨。韓日雙邊關係中的矛盾由來已久。2015年,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與日本(就慰安婦問題)達成的共識,雖然遭到她的繼任者文在寅的批評,但是文在寅並沒有撕毀相關共識。這些問題尤其關係到韓國國內政治,而不是純粹的戰略考量。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韓國一些政黨試圖利用韓日關係的起伏。”

“值得關注的也是韓國社會民意嚴重兩級分化。年輕人對日本的印象比較好。但正如法德兩國的和解,韓日兩國要超越這些歷史恩怨,還需要很多年。韓國國內民意在對日關係問題上仍然相當對立。日本以及日本政府需要非常謹慎,避免韓國政策再次出現反覆。”

中日韓三邊合作?中國明顯已經不再是優先目標

法廣:至少在新冠疫情之前,中國曾多年試圖鞏固中日韓三邊合作,希望促成三方首腦峰會機制。中國雖然對近期韓日兩國和解表示肯定,但也流露出不安。如今韓日兩國都明顯改善與美國的同盟關係,這對中國原本期望的中日韓三邊機制有何影響?

A. Bondaz : “很明顯,中日韓三邊合作目前已經停滯不前。三國間已經連續四五年沒有高峰會談。這項三邊合作之所以遲遲難以推進,主要是因為各方嚴重缺乏互信,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對中國缺少信任。中國方面情況則稍好。如今我們看到日本和韓國都正在優先向距離更遠的鄰居——美國靠攏。去年北大西洋公約公約組織馬德里峰會上,東京和首爾都應邀與會。這兩個國家預計也會出席北約今年的維爾紐斯峰會。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韓國和日本如今更希望與“其它西方”國家靠近,而不是向中國靠攏。中國明顯已經不再是優先目標”。

法廣:韓國今年擔任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機制的主席國。韓國方面似乎有意推動重啟隨新冠疫情而中斷的三方領導人會議。在中美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中日韓三國合作是否能找到一種新的平衡?

A. Bondaz : “顯而易見的是,中日韓三國關係五年前、十年前的那種動力已經發生改變。彼此之間的不信任越來越強。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烏克蘭戰爭中看出來。中國和日本的立場完全南轅北轍。三方當然可能達成一種新的平衡,但這種新的平衡可能是在非常具體的議題上,是在部長層級,而不是在最高領導人間的會談上。我覺得韓國可能會儘力說服各方舉行部長級會談,而不是最高領導人會談。而且可能只涉及非常具體的議題。當前形勢下,無論是韓國還是日本,其實歐洲也是一樣,目的都是要降低與中國關係的風險,也就是尋求更多的夥伴,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我們都知道,韓國和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度非常高,中國在韓日兩國的貿易往來中所佔比例分別達到20%25%。”

 

朝鮮加速擴充軍備之際,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劉曉明近日訪問歐洲。在巴黎期間,他一方面表示美國的施壓、制裁、對立等措施使得圍繞朝鮮問題的對話無法展開,另一方面指責美國利用朝鮮半島問題,來遏阻中國。不過,在朝鮮當局加速擴充軍備引發國際社會不安之際,中國政府官方表態一方面,一味指責美國對半島緊張情勢負有責任,另一方面,有意深化中朝合作關係。中國是否也在中美兩國圍繞台灣議題緊張對峙的背景下,試圖藉助朝鮮半島緊張情勢來牽制美國呢?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