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台灣兩架F-5E戰機高空擦撞的真相

發表時間:

3月22日,台灣空軍兩架F-5E戰機在訓練結束返回基地的高空不慎發生擦撞,兩架戰機落海,到目前為止,已證實一位飛官殉職,另一位失蹤。發生擦撞的原因,軍方內部傳出,疑似有「飛行違紀」的情況,空軍目前否認,強調肇事原因正由項目小組調查中!

網傳F-5E照片
網傳F-5E照片 © 維基百科 照片
廣告

本周一(322,台灣發生兩架F-5E戰機在執行訓練時互相碰撞而墜海的不幸事件,到目前為止,已經證實有一位飛官殉職,另一位失蹤,目前還在尋找中。但台灣空軍內部傳出消息,說這次訓練任務過程中,可能有「飛行違紀」的狀況,導致二號機及四號機發生碰撞!

之前記者已在本台播出的新聞中提到,這次的訓練任務是從台東志航基地起飛,繞過南台灣的恆春半島,到西岸的佳冬靶場進行炸射訓練。一共有四架飛機,兩架單座的F-5E,兩架雙座的F-5F。而在返回基地途中發生碰撞的則是兩架單座的F-5E,也就是這次任務中的二號機及四號機。

當他們從遠方高處,逐漸接近佳冬靶場時,按照台灣空軍的規定,會由一號機針對炸射目標,確認戰機投彈航線是否正確,然後再由二、三、四號機依序執行「照準任務訓練」,也就是模擬投彈。

台灣空軍內部知情人士透露,1號機完成照準任務訓練航路後,返回到雲層上,輪到二號機從高空對目標俯衝,但二號機不僅疑似找不到目標區,甚至在執行照準訓練後,並沒有返回原來規畫的「待命區」,而是直接往南飛。

在雲層上的一號機因為沒有看到二號機回到待命區,因此呼叫二號機。但卻是三號機回復說,有看到二號機依照預定課目進行對地炸射,但沒有看到他飛回待命區。

這個時候,擔任長機的一號機,判斷二號機已經「脫靶」,這項訓練已經失去基本對地炸射訓練的意義,這時又發現二號機出現在佳冬靶場以南,一號機因此下令停止訓練,要求編隊返航。

「脫靶」是什麼意思呢?戰鬥機進行對地炸射訓練時,機身設有電子靶,從高空的待命區俯衝進入炸射航道,接近地面靶區的傳感器,對準後感應到訊號,就是命中,如果沒有感應到,就稱為「脫靶」。

問題就出在接下來的回程途中了,一號長機不是下令編隊返航嗎?由於當時在9千呎高空有雲,戰機要先飛到雲層上面,但這時他們犯了一個重大錯誤,就是,由一號機與三號機雙機編隊穿雲,四號機與二號機也是雙機編隊穿雲,穿過雲層厚,到達高度14千呎高空,一號長機下令,四號機與二號機進行「變換隊形」,準備改用四機編隊的方式,飛返志航基地。

不料指令才剛下達不到一分鐘,一號及三號機就看到四號和二號機擦撞,機頭撞到機尾,飛機爆出碎片,然後又看到一個彈射椅彈射出去,兩架F-5E戰機就往下墜落,穿過雲層,掉入大海。

為什麼說,四號機與二號機編隊穿雲是犯了重大錯誤呢?

台灣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告訴媒體,一般四機飛行,一號機是最資深的飛官,也是四機的領隊,其次,三號機的駕駛是第二資深的飛官;四號機的飛官是第三資深,二號機則是最資淺的飛官。

因此當編隊飛行上,絕對是一號機帶着二號機編隊飛行;3號機帶着4號機編隊飛行。如果真的發生二號機與四號機一起編隊飛行,他說,這就犯了「飛行紀律」。

這位台灣空軍前司令說,不管是二號機或4號機都不具雙機領隊資格,怎麼可以由二號機和四號機一起飛呢?他指出,這種情況絕對是人員訓練的問題。

也就是因為,隊形混亂,因此當抵達雲層上方時,一號長機下令重新整隊,成為四機編隊飛行,就在隊形變換時,二號機和四號機果然就發生了擦撞。

不過張延廷也說,四架戰機出勤,在整個任務過程中都有錄音,項目小組可以聽取錄音,確認是否有違紀。

針對空軍內部的傳聞,台灣空軍司令部的說法是,傳聞內容與事實不符,有關肇事的原因,目前正由項目小組調查中,完成之後將會向外界公開說明。

另外,遺體已經被找到的空軍中尉羅尚樺,檢察官初步分析,死因是「戰機彈射,導致頭部外傷,顱內出血,終因中樞神經休克而死亡」。各界懷疑,戰鬥機飛行員戴着頭盔,卻仍在彈射時碰撞到座艙罩或機身,導致頭部外傷,顱內出血,彈射椅是否有問題?

台灣行政院23日證實,國防部已經核定空軍將F-5E/F戰鬥機所用的彈射椅,換為英國馬丁貝克公司的新款Mk16彈射椅,從今年起分三個年度開始進行,總經費為新台幣七億八千萬元。空軍也表示,預計六月與廠商簽約,年底開始交貨,2023年全數完成改裝。據了解,這款新的彈射椅,頭部兩側有氣囊,彈射時能固定飛行員的頭部,避免撞到座艙蓋,提高存活率。也是美國空軍及空軍司令部所採用的。不過,殉職的飛官是否因為彈射時撞到座艙蓋以至於顱內出血死亡,仍有待項目調查小組深入調查。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