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公投前夕美豬進口台灣劇降86%

發表時間:

在台灣四大公投案投票的前夕,台灣媒體發布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過去一年,美國豬肉進口到台灣的數量大幅減少了86%,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進口豬肉爆增84%,取代美國豬肉,成為輸入台灣豬肉數量的第一名。一般認為,這與過去一年來,台灣內部嚴重對立的「萊豬爭議」有很大的關係!

豬
Reuters路透社
廣告

去年8月28日,台灣總統蔡英文率領副總統、行政院長及相關部會首長等高官,在總統府親自宣布,政策開放美國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可以進口台灣,從此在台灣社會引發重大爭議,由於美國萊豬大約在今年元旦開始進口,因此今年,被台灣各界稱為「萊豬開放元年」。

轉眼間,一年已接近年底,明天,12月18日,就是台灣四大公投案投票的日子,其中「反對萊豬進口」這個公投議題,更是最受民間關切矚目的話題,因為這直接牽涉到身體健康。

聯合報昨天報導,台灣進口豬肉的來源,呈現劇烈的板塊挪移,原本美國和加拿大是最大宗,但現在,西班牙躍升為台灣進口豬肉的第一名,美國豬肉的進口量則大減八成六。

這樣劇烈的變化雖然令人驚訝,但過深思之後,卻也也不覺得意外。

因為,萊克多巴胺是一種「瘦肉精」,是某些養豬戶摻雜在飼料里,讓豬只成長較快,而且瘦肉的比率會比較高的添加物。雖然,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允許含萊克多巴胺一定劑量的豬肉可以透過國際貿易。但台灣民間對「吃萊豬」仍存有高度疑慮。

因此,雖然政府不顧民意強力開放,但一年來,台灣民間顯然不願「吃萊豬」,最顯著的就是,幾乎大小餐廳都貼有告示,強調該餐廳提供的是「台灣豬」。

事實上,台灣政府的政策,也不允許豬農在豬飼料里添加瘦肉精;國防部、退輔會、教育部、警政署等政府機關都曾宣布,部隊、學校、警察機關等的夥食都不允許使用「萊豬」,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商當然充分掌握住風向,在「風口浪尖」的美國萊豬能避就避,導致不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也受到波及,整年進口到台灣的數量,竟從1萬4000多公噸,降到1920公噸,降幅高達86%。

進口商改從西班牙進口豬肉,導致西班牙進口到台灣的豬肉,從去年同期9000多公噸,大幅增加到1萬6000多公噸,增加的幅度達到84%。

這個現象說明,一項政策如果違背民意,註定會失敗,美國政府雖然能迫使台灣政府開放萊豬進口,但無法迫使台灣人吃進肚子里。

除了「反萊豬進口」之外,台灣這次另外三項公投議題是,「保護七千年的藻礁,反對破壞桃園大潭藻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公投綁大選」,以及「讓第四核能發電廠繼續興建完成並商業運轉」。每一項都是重大爭議的議題,也因此,這次的公投受到朝野高度重視。

對執政的民進黨來說,如果落敗,等於是全民對政府政策的否定,將嚴重影響蔡英文的威望,甚至影響未來的選舉。因此藍綠兩陣營都高度動員,爭取最後的支持,藍營的口號是「四個都同意,台灣更美麗」,綠營的口號是「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這次公投的結果,預計明天,也就是18日晚間十點以前可以出爐。

現在台灣民間有一個很大的顧慮,就是如果公投案過關,政府不理會,或不執行,怎辦?這不是杞人憂天,因為2018年,台灣有一項「同婚公投」,也就是同性戀者能否結婚的公投,有765萬人贊成維持民法,結婚的雙方必須是一男一女,得票比率高達72.48%,但第二年五月,蔡英文政府就通過同婚法律,以立法院的表決,對抗公民投票的直接民意。因此現在,台灣是允許同性結婚的地區。這次會不會重蹈覆轍呢?

行政院官員15日在立法院公開答覆說,依據公民投票法,公投如果通過,違背公投結果的法律,三天內失效;如果不是法律,而是重大政策,則總統或相關部會必須依照公投的結果,做必要的處置。官員強調,公投一定有效力,行政部門一定依照公投的結果辦理。

四大公投究竟會不會通過?如果通過,台灣官方會不會依法處理?值得聽眾朋友密切關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