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歐美政要訪台絡繹於途

發表時間:

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19日率團訪台,她一抵達機場致詞時就說,歐洲不會漠視中國施加給台灣的壓力,他們會實時伸出援手,台灣不會是下一個香港;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思博20日在台北公開建議,台灣應提升國防預算,且年輕男女都應服兵役;美國眾議院議長波洛西即將訪台的消息連日來更在美中台之間引發重大關注!

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Nicola Beer)(右4)2022年7月19日上午搭機抵達台灣,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左3)代表
前往接機。
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Nicola Beer)(右4)2022年7月19日上午搭機抵達台灣,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左3)代表 前往接機。 ©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機場攝
廣告

台灣總統蔡英文20日上午接見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和她所率領的訪問團,畢爾在會見的時候說,「只有台灣人民可以決定台灣自己的未來」,呼籲中國大陸停止威脅恫嚇。

畢爾率領的訪問團是在19日抵達台灣,她在機場致詞的時候說,歐洲不會漠視中國施加給台灣的壓力,他們會實時伸出援手,台灣不會是下一個香港。

第二天,畢爾訪問團前往總統府會見台灣總統蔡英文,畢爾在會面的時候說,歐盟非常樂意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但也聲明歐洲對中國逐漸趨向片面改變現狀的做法表達嚴正關切;她說,片面改變現狀的局面,不論基於任何情況或說詞,絕對不能發生,「只有台灣人民可以決定台灣自己的未來」。

畢爾還呼籲中國應停止威脅恫嚇,同時也告誡中國切勿破壞台灣的蓬勃發展,應該在與台灣互相尊重和對話的基礎上,對維持現狀,扮演積極並有建設性的角色。

蔡英文則告訴訪問團,這次是歐洲議會高層首度正式訪問台灣,對雙邊關係的深化,意義非凡。她說,在畢爾和歐洲議員朋友的支持下,這幾年來,歐洲議會越來越關注台灣議題,從去年1月到現在,已經通過20項友台決議案。她代表台灣人民向畢爾表達感謝。

蔡英文並說,今年初,台灣政府已經提出「強化歐洲鏈結計畫」,希望台灣和歐盟一起建立更堅實的夥伴關係,並加速推動「雙邊投資協議」,為雙方的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畢爾則說,台灣是具有戰略重要性、負責任且可信賴的國際夥伴,不論是希望成為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與歐洲洽簽「雙邊貿易投資協議」;或將歐洲在台灣的經貿代表工作升級,都值得全球的支持。雙方洽談可以說十分投機。

對於畢爾在台灣提到,只有台灣人民可以決定台灣自己的未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近兩年來,歐洲議會已經多次推出涉台決議,為「台獨」勢力撐腰張目。「這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毒化了中歐關係氛圍。」

他還說,中方堅決反對歐方和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敦促在涉台問題上謹言慎行,以免中歐關係受到嚴重干擾。

就在畢爾會見蔡英文的前一天,也就是19日,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思博率領大西洋理事會訪台,也會見了蔡英文。他在台灣的談話,對台灣的徵兵問題和國防預算赤裸裸地干預,引起高度矚目!

艾思博告訴蔡英文,以他個人觀點,「一個中國」政策已經沒有用了,應該遠離戰略模糊,他也認為在美國應該重新有不一樣的討論,包括向美國人倡導,傳達台灣在台北所做的政策決定,包括提升國防預算等。

當天下午的記者會上,艾思博把話講得更清楚,他說,台灣應增加國防預算,增強不對稱作戰能力,延長徵兵制役期到一年以上。另外台灣的年輕男性和女性,都應加入徵兵制對象,以及增強後備動員能力。

他還具體地說,台灣國防預算應該增到和美國相當的占每年GDP(國內生產毛額)3.2%或以上,具體數字應該看台灣國防具體策略和武器系統而定,但至少應提高到和美國一樣。他說,和台灣處境相似的國家以色列,國防預算則是佔GDP的5%,他還強調,整備國防雖然昂貴,但如被打或打敗,代價更高。毫不遮掩要台灣花大錢向美國買武器!

另外,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波洛西計畫下個月訪問台灣,展現對台灣的支持;這將是25年來再度有美國眾議院議長訪問台灣。不過,由於眾議院議長是美國總統無法執行職務時的第二順位代理人,具有象徵意義,白宮內部對這項訪問意見分歧,據了解,白宮曾對波洛西此行表達關切,會不會成行,現在還不確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9日要求美方不得安排波洛西訪台,否則一切後果必須完全由美方負責。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美方目的就是打「台灣牌」,企圖「以台制華」,「阻礙中國的統一進程」。台灣外交部則說,台灣沒有接到任何有關波洛西將訪台的消息。

陸媒環球時報20日的社評說,如果波洛西最終成行,將是中美建交以來美方在「台灣問題」上最惡劣的挑釁之一。

社評主張,如果波洛西真的前往台灣,她應上中國大陸的制裁名單,此前有美國媒體爆料說,波洛西的丈夫與中國大陸有一系列生意往來,一旦波洛西上了制裁名單,她家族在大陸的資產應被立即凍結。

大陸鷹派媒體人胡錫進在微博發文表示,波洛西如果訪台,他建議,解放軍戰機可選擇在適當距離「伴飛」波洛西的專機,和專機同時進入台灣,掠過其降落機場的上空,然後穿越台灣返回大陸。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認為, 11月美國眾議院改選後,波洛西可能會卸下議長,政治影響力大減。所以波洛西訪台,未來給台灣的實質影響「不算有突破」,但也因波洛西政治「前景」可能受阻,中國就不會有太強反對力道,成行機率也會增加。

他分析,美國國防部前部長艾思博前腳剛來宣傳美國對台軍售,波洛西就傳出訪台,這也很符合美國對台灣「一面安撫台灣、一面賣武器」的一貫策略。也有學者指出,波洛西本來四月就要來台訪問,現在美中關係敏感,仍繼續提出計畫,代表反中的波洛西個人意願強烈,可能想要完成一種政治宣示。

波洛西到底會不會成行?會不會惹惱中國?兩岸關係會不會因此更加難以收拾?值得關心兩岸局勢的聽友持續密切觀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