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美台國安高層對話微揭面紗是拜登對北京的試探

發表時間:

美台國安高層對話21日上午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華盛頓總部舉行,雙方會談長達七小時,雖然仍是閉門會談,但是卻首度讓媒體拍攝到美台雙方官員進出的畫面,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外交部長吳釗燮更對媒體揮手致意;台灣總統府副秘書長黃重諺這次也在代表團之列,是否為蔡英文總統出訪預做準備?也引發各界關注。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內湖新館 (AIT)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內湖新館 (AIT) © 台媒
廣告

這幾天最受美中台矚目的焦點,就是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外交部長吳釗燮,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華盛頓總部與美國官員會談七小時的新聞。比起過去,美台雙方對這項會談似乎不再那麼隱密,引起媒體高度關注。

有台灣官員認為,美方近年的做法,已經是「說法戰略模糊,做法戰略清晰」,可以確定台灣仍是美國手中的重要籌碼,美國仍然會拉緊台灣,牽制對岸。

最近這幾年,美台國安首長會談愈來愈檯面化。2019年,台灣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和美國國安顧問波頓會晤,是最公開的。拜登政府上任後,2021年9月,同樣由「金融時報」透露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和外交部長吳釗燮等人訪美,進行特殊管道對話。去年,也就是2022年6月,顧立雄再次低調率團赴美會談,重點在於軍援、軍售和軍演。

這次,美台國安首長對話的時機更敏感,美中氣球危機、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有意訪台、蔡英文總統可能在五六月訪問美國等;台灣媒體分析,這次會談的主題,應該包括高層出訪、加速軍售、經貿談判、國際參與等。

21日陸續抵達AIT的美方與會者包括:副國務卿薛曼、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白宮國安會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博格與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副助卿華自強、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與副助理部長切斯、AIT主席莫健和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等。

台灣方面除顧立雄、吳釗燮、駐美代表蕭美琴外,最引人注意的是台灣總統府副秘書長黃重諺也在其中,另外,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也都是訪問團成員。

台美高層對話行之有年,不過這次黃重諺參加,外界分析是否為蔡英文總統未來訪美鋪路。台灣有涉外官員透露,國安對話最主要以雙方國防安全政策為主,至於蔡英文總統未來無論過境美國或是否有機會訪問美國,都會因台美默契而定,「只要時機成熟,就會成行」。

這次舉行會議的AIT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郡,跟美國首都華盛頓只有一橋之隔。美國與中華民國1979年斷交後,台灣外交部長就從來沒有公開訪問過華府。這次吳釗燮開會地點和華府只隔着波多馬克河,是雙方斷交以來,台灣距離華府最近的一次。

會談的第二天,與會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共同出席華府外籍記者俱樂部在線媒體簡報會,談美中關係。面對台灣媒體追問美台國安會談的相關問題,康達仍然採取不證實也不否認的作法。

他只說,美台擁有非常重要的非官方關係,為維繫及強化與台灣強健的有益關係,美國定期與台灣對口往來,未來也會持續這麼做。

他也強調,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

康達還提到,讓台灣參與所有不需要主權國家資格的組織,並以有意義的方式,在需要主權國家資格的組織內互動,對國際社會是有益的。

瑞特納也說,美方會持續履行對台灣的承諾,包括提供台灣自我防衛所需要的武器,對於任何會危害到台灣人民的武力行為,美國也會維持台灣的抵抗能力。

台灣媒體分析指出,拜登政府不斷調整做法,試探北京反應,反擊中方的挑戰,與台灣高層的對話,只是其中之一。

比如,美方在各種雙邊與多邊對話提到台海;將駐紮在沖繩的美軍陸戰隊改編為「陸戰隊濱海作戰團」;再如,尋求恢復美國和菲律賓的防務關係,取得四座菲律賓軍事基地的使用許可等。

這些動作的背後,目標仍是針對北京,美台國安高層對話看似公開,其實仍是美國對北京下的一步棋,接着要看北京怎麼回應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