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台灣大手筆協助立陶宛發展半導體產業

發表時間:

台灣於2021年11月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正式掛牌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之後,引爆了中國的強烈不滿,雙方爆發許多外交糾紛,甚至商業糾紛,但台灣則極力拉攏立陶宛,最近更大手筆,由總統蔡英文拍板,付出了一千萬歐元給立陶宛一家私人公司,在台灣內部引爆了極大爭議!

半導體芯片
半導體芯片 AP - John Minchillo
廣告

202111月,台灣在立陶宛正式掛牌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台灣在歐洲唯一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202211月,駐台灣「立陶宛貿易代表處」也正式展開運作。

對台灣外交部而言,能爭取到中國的邦交國,同意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等於打了中國一巴掌,可視為外交戰的勝利,但可把中國大陸給氣壞了。

當時中國外交部怒指立陶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更大罵立陶宛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開創惡劣先例,認為立陶宛受到了「大國策動」,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最後中國把駐立陶宛大使館降為代辦級,雙方關係幾乎降到冰點。

本周,台灣內部再度爆發有關立陶宛的事件。國民黨立委王鴻薇74日揭露,立陶宛和台灣簽訂半導體合作備忘錄,但在立陶宛施壓要求下,台灣總統蔡英文不顧外交單位反對,要求做「政治處理」,最後由台灣政府補助立陶宛一千萬歐元,向台灣工研院購買八吋晶圓的相關技術,等同台灣單方面出資,無償幫立陶宛一家私人公司Teltonika購買晶圓技術,被批評是「凱子外交」。台灣外交部指則反駁指出,這是基於夥伴關係及雙邊優勢,推動的產業合作,是強化全球民主韌性的實際作為。

根據立委揭露的資料,原本依據台灣和立陶宛的半導體合作備忘錄,是由雙方政府共同投資一家立陶宛私人公司,發展半導體產業,所需資金為650萬歐元,後來不僅變成台灣單方面出資,立陶宛更要求台灣增資到1400萬歐元,而且立陶宛一位次長在會議上向台灣施壓,說如果台灣不同意增資,就要向立陶宛外交部長回報說,「立陶宛助台之心,高於台灣助立之心」。

立委透露,對於立陶宛提出的要求,台灣的駐外代表處都已建議外交部,應按照原訂的協議,不再增加資金,但總統蔡英文指示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做「政治處理」,國安會於是召集會議,要台灣的外交部、經濟部、國發會「幫忙」,最後決定,台灣政府補助一千萬歐元,而且第一年663萬歐元已經撥付給工研院,立委批評這是「凱子外交」、「喪權辱國」。

立委認為,台灣外交雖艱困,但也應有不能逾越的規定,讓立陶宛予取予求的案例一開,未來是不是其他國家都可以要求台灣比照辦理?因此公開呼籲蔡英文總統不應該為了營造立陶宛和台灣的外交關係,進行凱子外交,不但給錢,還奉上最珍貴的半導體技術。

針對立委的指控,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解釋說,這是雙方共同出資,協助立陶宛建構半導體的能力,並不是開設半導體工廠,而後續的資金都將由立陶宛來挹注。他強調,工研院與立陶宛政府指定具有規模的科技大廠簽訂契約,在合法規範下提供技術授權,將有助於台灣技術和產業增加國際影響力,是把台灣納入國際安全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

台灣外交部並強調,雙方都有挹注資金,雖然初始階段,立陶宛公司相對資金挹注比較少,但是未來如果持續擴大合作,或進一步開設工廠,相關的資金都將由立陶宛方面挹注;他說,台灣方面目前投入的資金是協助立陶宛建構基礎能力、建立研發中心的基本需求,與設立半導體製造廠動輒需要幾百億美元的資金相比,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台灣外交部強調,台灣和立陶宛各項領域合作,絕對不是「凱子外交」,更沒有「喪權辱國」,而是基於夥伴關係及雙邊優勢推動的產業合作,是強化全球民主韌性的實際作為。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