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微言微語

洞穿人類底線的自封學者言論引爭議

發表時間:

最近,一位自封為大陸旅美國際知名社會學家,武統台灣的吹鼓手李毅在深圳發表的三段講演視頻,在國內社交平台引發軒然大波及網友的一致抨擊。這位自詡知名學者的李毅在一個視頻中搖頭晃腦地說:“這場疫情咱們死了4千多人,但和美國死22萬人一比,就等於一個人沒死嘛,零感染,零死亡”。

李毅看世界油管頻道截圖
李毅看世界油管頻道截圖 © 網絡
廣告

首先回敬此人言論的是官媒新京報評論員雄志,他在一篇題為《“死4000人等於一個沒死”:逝者生命豈能被“歸零”》的評論員文章中這樣寫道:在這位“學者”的邏輯下,人命彷彿只是冷冰冰的統計數字。疫情風險尚未解除,卻出現了如此驚人之論,讓人錯愕。更讓人錯愕的是,這位“學者”是以嬉皮笑臉的輕佻口吻,來講出這段雷人語錄的。視頻中,在他自以為的幽默和自信映襯下,完全看不到任何對生命的尊重。在今年4月4日當天和9月8日的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上,全國還曾一起哀悼抗疫中犧牲的烈士和去世的同胞。說“接近零感染、接近零死亡”,無異於漠視他們的存在。然而,在這位“學者”看來,4000人之於14億人的龐大人口基數,似乎不值一提。在其冷血的“大數據”邏輯下,人命彷彿只是冷冰冰的統計數字,甚至可被四捨五入、“化整為零”。毫無疑問,這是對疫情中無數家庭不幸遭遇的徹底無視。

疫情以來,社會各界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在應對,尤其是那些衝鋒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拼盡全力去拯救每一個生命。這也是防控取得成果的前提條件。所謂“等於沒人得病”的說辭,無疑是對全國醫護工作者犧牲和奉獻的抹殺。另一方面,在全球疫情繼續蔓延的前提下,國內疫情之所以得到有效控制,正是因為我們已經付出了沉痛代價。

自從我們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狀態以來,全國各地陸續還有散發零星病例出現。就在這兩天,上海、天津等地都出現了新增病例,疫情在局部地區出現了小範圍反彈的跡象。而考慮到目前仍然沒有立竿見影的“特效藥”,境外輸入的風險也依舊存在。時至年末,人口流動頻率逐漸增加,疫情傳播風險不容低估。就在11月22日,國家衛健委舉行的全國衛生健康系統電視電話會議還提到,“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任務艱巨繁重”,必須毫不鬆懈。顯然,這位“學者”的言論也與此要求背道而馳。在引爆輿論後,該“學者”很快成為網友批評攻擊的靶子,這無疑也是個提醒,不管是誰,在公共輿論場上的發言都應尊重常識、尊重事實。那種為了製造流量,或者刷存在感而大放厥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出格言論,不僅會誤導民眾,最終也會被輿論反噬。

新京報評論員文章發表後,李毅非但沒有對自己的法西斯反人類言論有任何認識和懺悔,反而又錄製一段視屏,質問新京報是什麼東西,威脅雄志“放老實點,搞清楚這是什麼地盤,看看是什麼天空,是什麼大地,是想走任正非道路還是馬雲道路雲雲”;大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勢。網民深圳劉心武發帖說:旅美那麼多年還學者,腦子裡全是幾十年前的陳腐觀念,滿口官腔穢語,比在位的官員還官僚十足,像個混子一樣罵街,而且是拿政府大旗當虎皮,狐假虎威。就不明白,美國現代社會就一點也改變不了一個中國人的張狂虛妄德性?也極度懷疑他的教育背景與學者身份。”

一篇題為《李毅就是太極雷雷和馬保國合體誕生的畸形變種》的網文這樣寫道:

看完李毅血噴新京報和評論員熊志的視頻,我覺得這廝真的太兇殘無恥了。這就是史上最腦殘反智陰惡骯髒的怪物,他正在以極其弔詭陰險的話術,置正派者於險境。現在,就是這樣的爛人,在受到權力的寵愛和群盲的推崇。如果這樣的垃圾不除,那麼,在未來回望歷史的時候,這段視頻必將成為“無恥”的鐵證。最頂級的反智,就是以更加反智的方式,來否定自己的反智。李毅這次算是做出了一個示範。

在他看來,像熊志這樣的批評者,把他“和美國比”這四個字的前提刪掉了,就是斷章取義。那麼我想問,這不還是在明擺着強調他的反人類立場嗎?以中國死4千多來嘲諷美國死20多萬,還有起碼的人性和國家倫理意識嗎?不要忘了,在包括對待疫情的很多問題上,國家主張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家慈母眼中,不要說4千人死亡,就是4個人,也都值得投注永遠的悲憫和痛悼。要知道,記憶一場災難,最離不開的就是這種倫理意識。李毅的獰笑,透露出冷血、自私、麻木、狠毒。我絕不相信,一個對4千死去同胞生命完全無感的人,會是一個愛國者。一個美好的國家,也絕不應由這樣的垃圾人渣,以愛的名義進行作踐。如果以嘲笑異邦死亡人數作為前提弱化同胞付出的巨大代價,這就是典型的“低級紅”了。

面對這個磚家扛着那麼多身份旗號四處行騙,現在一些單位也趕緊出來聲明,撇清與之關係。比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就迅速聲明:這個所謂的“旅美社會學家”李毅,也就是太極雷雷和馬保國合體後,誕生出來的一個畸型變種。他的言論,反人性,反倫理,反人類,反政策。他惟一自信能保護他的,也就是拉起一面愛國的旗幟了。殊不知,恰是這種蛆蟲,在丟中國人的臉,在給敵對勢力遞刀子。庚子疫情中全世界死難的人,特別是中國那不幸遇難的4千多人,在看着李毅寡廉鮮恥的獰笑和叫囂。這就是一個靠罵美國來割韭菜的無恥騙子,只不過,披上了文化學術的外衣,搞了一套馬保國式的話術,手上再持一條太極雷雷的鋼鞭。李毅這種“至道學宮'式的混子能在學界論壇橫行,就是中國學術的悲哀,是國運衰敗的先兆,是公共倫理的淪喪。

一篇題為《巧妙和赤裸的無恥》的網文這樣寫道:有人說“死了四千人等於沒死人”,然後還哈哈大笑。有人說“應該把器官捐獻定為默認選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叫專家學者。他們有個共同點叫無恥。

從人文生態的角度來看,往輕里說,當下是為三千年未曾有之潰爛。過去的傳統社會固然不如人意,但畢竟基本道德觀還在,無論我們罵它裝着端着,但至少說明整個社會尚且還有裝着端着的必要。在皇權不下縣的現實中,傳統熟人社會的自治程度相對較高,靠道德約束,人心多少還留有些許敬畏 。朱學勤先生在其著作中曾說(大意):“文化與現代民主並不必然衝突,台灣就是一個例子:它的轉型恰恰是在文化保守的土壤上成長起來的。台灣的例子已經說明,五四時代“實現民主轉型,必須打倒傳統文化”的觀念不能成立。 一個制度需要一定的文化條件,但更多的是一個利益安排,是利益覺醒、博弈的結果,而不是文化觀念博弈的結果。 ”

70年前的文化土壤被釜底抽薪徹底挖坑埋葬了,同時埋葬的還有人的敬畏之心,人的基礎道德觀。在政治全能的新模式下,你做什麼、想什麼都被管起來。新的價值觀又無法建立起來,從人心到人性,走向扭曲就是必然的結果。

若往重的說,這種人文生態之潰爛,人類未曾有過,甚至無論是文學虛構,抑或藝術想象,乃至科幻小說,都不曾描繪過這般景象。奧威爾的《1984》、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等,與之相比簡直弱暴了!

在人類歷史上,所有的專制都意味着經濟上相對的單一與封閉,但中國卻不是這樣的。四十年以來,利用對經濟領域的相對鬆綁,結合低人權、低保障、高污染的斷子絕孫模式,確實讓經濟得以高速發展,權貴收聚了巨額財富,再藉以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的高科技手段,結合其本身特有的“缺陷”與邪性,還有什麼做不到的?敗壞且可怕在於,利用這些手段與對社會資源的絕對掌控,讓這種潰爛長期得不到修復與重建,只能是一再惡化。更為可悲的是,絕大多數的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企業家……即所謂的社會精英,他們或狂妄地踐踏人類文明,或在沉默中沉淪、在沉淪中沉默。

文章作者問非在結尾處寫道:記得有一位令我敬重的結巴曾說過:“沉默非但不是美德,反而是一種巧妙的無恥, 一種生存策略;無論多大的學問家,一旦太過珍惜自己的羽毛,就將喪失良知。精英的沉默,或者說掌握更多資源的人的沉默,與普通人有着質的區別,他們的沉默不會是單純的沉默,他們的沉默很大程度上已經是幫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