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微言微語

茅台總工獲院士提名引發熱議

發表時間:

最近,茅台酒總工程師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提名一事,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

1982年G.H.布什和趙紫陽共飲茅台
1982年G.H.布什和趙紫陽共飲茅台 © ASSOCIATED PRESS - Liu Heung Shing攝影
廣告

有人不無嘲諷的說:“中國有兩家公司掌握了中國核心技術,茅台酒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它抓住了中國人虛榮心的核心;拼多多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掌握了中國人貪便宜的核心。”,在中國不少著名學科領軍人物無緣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當下,茅台酒總工的被提名遭到包括官媒在內的嘲諷或批評,以至於央廣網評都貼出了如下的帖子:“院士是我國科技界最高榮譽稱號。被推薦者都是對推動國家和社會科技進步有建樹的科技工作者。而釀酒行業本身就存在爭議,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曾明確表示,任何劑量的酒精都對健康有害。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敦促各國政府採取限制酒精的措施,因為酒精不僅有害身體,還會引發暴力和精神問題。推薦致力於研究“釀酒”技術的研究人員評選院士,很難代表“科技興國”的戰略方向,同時也會引起人們對社會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薦、評選標準的質疑。”

一篇題為<別的都無所謂,唯茅台必須要有院士>的網文這樣寫道:“茅台集團總工程師、首席品酒師王莉名列2021年增選院士的推薦名單,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算是鬧翻了天:就一釀酒賣酒的,真還“高科技”起來了?還有人翻出陳年往事:2011年中國煙草總公司鄭州煙草研究院副院長謝劍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一時被稱為“煙草院士”。當時有100多名院士聯名提請重新審查,結果亦未影響。

“兩院院士”歷來是最高學術水平的象徵,怎麼就墮落到“煙酒並行”的地步?到底是學術界自身的趨炎附勢,還是學術本就應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市場?

反對者多以“給賽先生留條內褲”為由,認為科學院和工程院這“最後一塊凈土”應該是高科技領軍人物的殿堂。而“煙草院士”的“核心技術”是“如何降低香煙的焦油含量”以減少對煙民的危害,事實上只需加長過濾嘴就能輕鬆達到目的,居然給整出一個院士來?

再如“首席品酒師”,其“核心技術”不過是引入儀器評判指標,以與人體感受相結合,這算有什麼科技含量?你們居然也有膽給其評院士?

照我說,以上持論都過於狹隘,既不理解國際形勢,也不尊重現實國情,更不懂得茅台在整個高科技領域至關重要的核心戰略意義。

國際形勢是什麼?那就是“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國主義勢力對於中國高科技的圍剿。只需回顧一下兩三年前,我們的“高科技”何其雄壯何其威猛,以華為為代表的“民族品牌”開口閉口就是“幹掉三星蘋果”,今天“美國嚇哭了”,明天“日本嚇尿了”,後天“全世界驚呆了”。湖南大學杜鋼建教授早就有個非常提振士氣的研究結論,他認為“歷史上,全世界都是中國的”。而照華為的發展勢頭,長遠看,全世界也必將回歸中國。

但帝國主義怎麼可能眼睜睜看着咱們崛起呢,所以他們垂死掙紮,發動了喪心病狂的反撲。事實證明,芯片這個東西華為真的玩不過人家,雖然此前他們一直信心滿滿地告訴國民自己早就做了技術儲備,不僅不會受制於人,反而還會逆勢發力一舉超越。而一轉眼間,他們就宣布,自己做不做手機業務無所謂,要發展“智慧養豬”業務去了。

“智慧養豬”這個事情,華為能穩妥妥地幹掉任何國際勢力。這也是我們的現實國情:真正的高科技還得農村包圍城市,也還得以食為天,一如張愛玲在《色戒》中提到,女人進入男人內心的通道是“胃”。

我們平常說“弘揚傳統文化”,中國最具世界影響和文化軟實力的領域就是“飲食文化”,所以說“吃在中國”,絕不可能有人說“吃在美國”。據不少留學生說,美國哪怕最好的美食街都比不上中國隨便哪所大學的“墮落街”。所以很多海龜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吃頓燒烤或豬肉炖粉條,立馬感覺自己的幸福指數爆表。可笑的是,很多中國人盲目追趕所謂的“國際潮流”,就連拍個電影電視也妄想比拼好萊塢和美劇,但這些年真正叫好又叫座的還只有《舌尖上的中國》。這事兒美歐都沒辦法和咱比。同樣的道理,你可着勁和人家比什麼芯片,咱們比醬香型還是濃香型啊!什麼軟件啊光刻機啊,只要換成“七次發酵”“茅香口感”,全世界聯合起來都不是咱的對手。從這個角度出發,你說該不該給茅台集團一個院士指標?都說市場就是晴雨表,咱們的茅台市值都達3.3萬億了,什麼概念?相當於三個波音公司,5個通用公司,8個福特公司。也就是說這些大名鼎鼎的國際品牌加起來還抵不上咱們一個茅台。你說咱們有什麼理由不大喝特喝這“國酒”?

新老股民都知道的兩句股市流行語,一句叫“老鄉別走”,還有一句就叫“利好茅台”。相比“老鄉別走”只適用於全局性的利好消息,“利好茅台”則適合任何消息。好消息固然要“舉杯歡慶”,壞消息更加要“借酒澆愁” 。

最近一些年,不少地方都在喊“彎道超車”,但筆者真正見過的彎道超車而不翻車的,還真只有茅台一家。哪怕是在中美貿易戰這樣的“數十年未有之變局”中,茅台也是逆風飛揚、一枝獨秀。所以說,在“科技戰”這件事上,也就數茅台最有勝算。咱們多獎賞幾個“酒院士”不正是揚長避短嗎?

有些迂腐的國人動不動拿屠呦呦、饒毅、顏寧、李愛珍、許晨陽來說事,說這些頂級的大科學家都做不了兩院院士,甚至就連袁隆平都三次落選院士,更諷刺的是,做不了中國院士的他們居然能成為美國科學院的院士或者外籍院士,其中屠呦呦甚至還獲得了諾貝爾獎。

其實這就是非議者的無知和偏狹了,道理很簡單:正因為這些人就算做不了中國的院士也可以做外國的院士,所以更應該將指標優先給“煙院士”和“酒院士”。

全世界其他國家都不太可能將院士頭銜給煙酒行業,我們反其道而行恰恰突出了“煙酒院士”的價值和地位,也就突出了我們的民族品牌優勢。

筆者的看法是,咱們其他專業領域給不給院士都無所謂,比如華為,有院士又怎樣,你吹的芯片神話就能實現了?還不如理直氣壯地給茅台,並且多給,每年給一兩個,形成巨無霸式的“高科技示範戶”。至於華為,則必須在養豬項目上干翻絕大多數農戶再來爭院士指標。

一篇題為《醬香型院士,祖傳核心高科技》的網文這樣寫道:大家還記得,當年的煙草院士謝劍平就已經引發過輿論和媒體一頓狂批,明明“吸煙不利於健康”,明明到處都開始禁煙,北京、上海、杭州這些發達一點城市的禁煙令一嚴再嚴,要找個抽煙的地方都已經很難,有關方面卻非要選一個煙草行業的人,進入中國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這不是有悖於“科學造福人類”這一理想嗎?當時就有人嘲諷道,如果煙草能夠推出院士,那麼白酒也應該可以,煙草院士之後,應該再來一個白酒院士,最好是醬香型的。大家都認為是笑話,沒想到一語成讖,不久以後就成了現實。不是網友太機智,而是現實太魔幻。輿論的質疑沒有一丁點用處,不僅煙草院士謝劍平暗度陳倉,醬香型院士王莉已經開始明修棧道了。

院士在國外就是個榮譽稱號,基本沒啥特權,還不如一個終身教授來得實際。別看顏寧負氣出走,轉眼就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那院士還是不能和咱們的院士比。在福利和權力上,中國院士的待遇,遠非那些“蠻夷之邦”的院士可比。福利,工資、獎金、醫療、保健、乘車都可以享受副部級待遇;權力上,則擁有了所在學科領域的最高學術地位,不僅在資金、人才、設備等方面享有巨大的科研資源,更可以決定該學科幾乎全部的資源分配。權力巨大,能不香嗎?醬香型院士,很好的說明咱們祖傳秘方蘊含的核心領先高科技。一個醬字,一個香字,道盡一切秘密。柏楊先生曾經寫過《醬缸文化》,就用醬缸來形容傳統文化中的糟粕,而國人就處於醬缸之中,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醬缸的污染,跳不出醬缸的範圍。久而久之,不僅不以為臭,反以為香。所以醬香型院士,真的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為什麼生於1930年,白髮蒼蒼,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選不上院士;為什麼致力於中國人吃飽飯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次落選;為什麼世界公認的頂級學術大師饒毅憤而宣布“永遠退出院士評選”。對於這些現象,理解得了要理解,理解不了創造條件也要理解。”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