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賽努奇 “日本印象,走向現代的轉折點” 展:易凱訪談

發表時間:

各位好,我是安東尼,歡迎收聽文化藝術。在今天的節目里,我們邀請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來和大家談談在3月26日開幕的日本版畫展 “日本印象,走向現代的轉折點”。

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 Éric Lefebvre
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 Éric Lefebvre © LIN Zuqiang 林祖強
廣告

展品的來源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在上海生活過的法國收藏家 Jean  和 Yvonne  Tavernier。他們的繼承人,出生在上海的法學家 Paul Tavernier 立下了遺囑,在身後將這批版畫捐贈給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展覽的因緣就是這次捐贈。這次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

從這批版畫的展覽陳列思路和創作年代19世紀到20世紀的時間線索來看,這次展覽反映了日本版畫從浮世繪的固定格式走向吸收西畫透視的新寫實的創作手法的變化發展,同時在題材上也見證了日本新版畫藝術家對日本以外的題材的興趣。

走進展覽,我一下子就被19世紀歌川派畫家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作品吸引。他們在古典浮世繪畫作很固定的格式里演繹出驚艷的生動。所謂的格式,就好比中國古代的屏風,經常在仕女,橋樑,亭台樓閣,花卉之間找到約定俗成的分割和比例作為有規格的畫面。不同的屏風,不同的畫面,就看人物神態、服飾細節和故事的可讀性之間的造詣了。歌川國芳和歌川國貞的作品,也是在類似的, 卻風格不同的規格中、局限中,以題材牽頭,把人物神情和服飾的細節,以極其具象的符號化概括,在爐火純青的工藝中表現出來。正好他們表達的是日本繁榮時期的高級娛樂生活,畫面讓觀眾想象到另一種文化里,另一個時代里,人們充分享受生活,對自己的生活不僅滿足而且自豪的精彩記錄。

到了20世紀,日本在政治上對亞洲其他地區產生了野心。而恰好吉田博作的日本新版畫里也反映了版畫家對中國東北城市瀋陽的印象。新版畫在作畫技術上對西畫的兼容並蓄也為版畫內容的拓展服務了。對異域生活照片式的寫照,那種細緻,把對奇花異鳥工筆式描繪的態度都用上了。

日本版畫,尤其是較早的浮世繪, 對歐洲的繪畫也有影響。梵高的“唐吉神父的肖像”里就有整整一面牆的浮世繪畫作當背景。法國國家圖書館裡也有一批重要的日本浮世繪畫作的收藏, 見證了法國社會對日本版畫的欣賞。

Paul Tavernier捐贈的 Jean  和 Yvonne Tavernier 日本版畫藏品,豐富了法國的日本版畫公共收藏, 為藝術愛好者們在法國,尤其是在巴黎欣賞藝術上高品質的,題材上反映社會和時代生活內容的日本版畫提供了更多的欣賞機會。特別是日本新版畫中和中國有關的內容,原來對早年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收藏家來說,可能是對他們自己的中國情結的紀念。但這些藏品進入公共收藏,呈現在大眾面前時,藝術作品也成了了解世界各國之間通過文化產品看社會,通過藝術手段的相互影響產生新的表達方式的線索和證據。

接下來,歡迎收聽 Eric Lefebvre 易凱館長介紹這個對公眾免費開放的精彩 «展覽 « 日本印象 , 走向現代的轉折點»。(點擊收聽訪談錄音

“日本印象-走向現實的轉折點”展:安東尼訪談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易凱 Éric Lefebvre
17:42

V2 CULTURE 27-03-24 Reflets du Japon par LIN Zuqiang - interview d’Eric Lefebvre VL

安東尼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