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遺產

康德的故鄉加里寧格勒硝煙四起

發表時間:

曾經受到馬克思頂禮膜拜的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康德的故鄉由於俄烏戰爭而成為國際輿論密切關注的焦點,輿論擔心它會成為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火藥筒。遠離俄羅斯本土,夾在立陶宛與波蘭之間的加里寧格勒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逐漸成為被歐盟包圍的一座孤島,它與俄羅斯本土之間的貨運往來近期又由於立陶宛執行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令而被切斷,引發莫斯科的強烈抗議,俄羅斯外交部立即召見了歐盟駐俄羅斯的大使並且威脅說,倘若立陶宛一味推行制裁政策,那麼,他將必須承擔其所引發的嚴重後果。

康德靈柩埋葬地 柯尼斯堡大教堂
康德靈柩埋葬地 柯尼斯堡大教堂 © 網絡
廣告

加里寧格勒面積雖小,但卻配備了俄羅斯可裝載核彈頭的導彈防禦系統,可以擊中歐洲所有地區。不難想象,擔心普京精神狀態是否正常的歐洲國家對來自莫斯科的威脅絕不會掉以輕心。

那麼,加里寧格勒為何會被歐盟國家所包圍?康德的故鄉怎麼會在俄羅斯?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來介紹一下這一彈丸之地的歷史。

加里寧格勒今天是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的首府,瀕臨波羅的海,該市區面積為215.7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統計為431,402人。

不過,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加里寧格勒的名稱是柯尼斯堡,德文的意思是國王之山,可以說,加里寧格勒事實上自古以來就是德國的領土,該地存在的750多年歷史中,有七百年是屬於德國,或者他的前身普魯士王國。

這裡最早就是古代普魯士人的定居點,1255年條頓騎士團於北方十字軍入侵期間在此建立據點,並出於對當時國王的敬意而取名為“哥尼斯堡”。之後,該城一直是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和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一直到1945年,蘇聯紅軍佔領整個東普魯士為止。

二戰結束後,根據《波茨坦協定》,東普魯士約三分之一的面積畫歸給蘇聯,其餘部分畫歸給波蘭。1946年7月4日,蘇聯把劃歸給他的東普魯士部分領土,取名為加里寧格勒州,以紀念當時剛逝世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加里寧,哥尼斯堡也同步更改為現名,開展全面俄化,並成為該州之首府至

1990年代蘇聯瓦解,原本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拉脫維亞與白俄羅斯紛紛獨立,使得加里寧格勒連同整個加里寧格勒州,與俄羅斯本土之間失去了實體的鏈接,而他距離俄羅斯本土有五百多公里。根據德國《明鏡》周刊2010年的一篇文章的介紹,在德國統一期間,蘇聯改革者預見到加里寧格勒的動亂,曾經提出了將包括加里寧格勒東普魯士回歸德國的想法,這一提議當時被西德首都波恩拒絕,當時專註於東西德統一建立新德國的似乎無暇顧及此一彈丸之地,不過,當初或許無人能夠預想,有朝一日,加里寧格勒居然會成為引發歐洲大陸全面戰爭的導火線。

加里寧格勒,應該說是柯尼斯堡七百多年來的歷史中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德國哲學家康德,康德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於1724年4月22日清晨出身時柯尼斯堡,他出身之後不久,當地的南北城合並為一,柯尼斯堡因此便成為普魯士王國最大的城市,康德在這裡出生,在這裡受教育,學成之後,又在柯尼斯堡大學任教,一直到他1804年去世,他一生都未遠離他的故鄉,去世之後,他被埋葬在柯尼斯堡的大教堂。這座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大教堂是當地罕見的未遭受戰火摧毀的古建築。

二戰期間,蘇聯紅軍為了攻佔柯尼斯堡,與德軍決一死戰,戰事持續了三個多月,最後雖然以德軍投降而結束。當時蘇軍傷亡慘重,當地的建築也絕大多數都受到摧毀。

自2000年代末以來,加里寧格勒的歷史中心逐漸得到了恢復,老建築的重建也逐漸開始。

2005年7月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法國總統希拉克和德國總理施羅德一同出席了該市750周年的慶祝活動。2018年,加里寧格勒市也是俄羅斯世界盃的主辦城市之一。

不過,這一切,今天看來似乎都已經十分遙遠!

瀏覽其他章節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