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柏林飛鴻

德國《世界報》:物價還會上漲 供應鏈繼續緊張

發表時間:

新年伊始,德國媒體關注的中國話題有哪些?中國與眾不同的抗疫措施及其後果始終是德國媒體關注的一個話題,對習近平的個人崇拜是德媒關注的另一個話題。

習近平  2013. 11
習近平 2013. 11 REUTERS/Jason Lee/Files
廣告

德國《世界報》發現,由於中國採取嚴格,快速的封城措施來抵抗新冠病毒,在中國生產的德國公司在供應鏈和封城等方面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消費者很快將不得不適應更高的價格和更長的等待時間。據上海德國商會預計,在華德國公司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材料短缺和供應鏈運轉不靈是德國在華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此外,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旅行限制和封城繼續影響已經非常緊張的全球供應鏈。一些公司顯然已經在考慮新的出路,比如,尋找替代或額外的供應商。一小部分德國公司在考慮搬遷。

德國編輯部網絡認為,中國的清零戰略現在可能會得到報復。對中國來說,最糟糕的情況出現了,即有高度傳染性的奧密克隆變種病毒已經抵達中國。病毒學家們認為,奧密克戎可以推翻中國迄今為止成功的零感染戰略。德國知名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最近將中國描述為他“最關心的問題”。和德羅斯滕一樣,大多數國際科學家認為,面對有高度傳染性的奧密克戎,清零戰略註定要失敗。不管隔離和封城多麼嚴格,病毒的傳播仍然無法被制止。糟糕的是,根據初步數據,中國已獲批準的國藥集團和科興生物的滅活疫苗對奧密克戎不能提供足夠的保護。由於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感染人數極少,中國的天然免疫力遠低於其他國家。在14億人口的中國,只有剛剛超過十萬人感染了這種病毒。在過去的幾天里,已經有跡象表明,中國的清零戰略已達到極限。中國西北大都市西安已被完全封鎖兩周以上。由於要將感染數字降到最低,中國在疫情爆發兩年後繼續關閉邊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對中國的激進防疫措施感到驚訝。但中國的特殊道路遠比媒體報道所描繪的要理性的多,在道德上要複雜得多。在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國,防疫措施普遍享有強大的民眾支持。到目前為止,這些防疫措施效果出奇地好,避免了一些病毒會帶來的死亡,而且中國的經濟復蘇也比許多其他國家更快。但奧密克戎可能會推倒中國的清零戰略。

就對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德國《商報》寫道: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毛澤東仍然是中國最傑出的領導人。在中國,到處可以見到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始人的畫像。中國國家和黨的領導人習近平如果能夠如願以償,那麼,他的畫像也會越來越多地掛在出租車裡和客廳里。他越來越多地讓人聯想到毛澤東。中國官媒幾乎每天都在頭版刊登有關習近平出訪的消息或習近平的話語。“習近平思想”自2018年以來,已成為中國憲法的一部分。但壓制任何對領導人的批評,讓權力進一步集中,都會使該政權更容易犯錯誤。日益增漲的對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是個危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