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RCEP:拜登面對中國遇到的第一個挑戰

發表時間:

中國與亞太14個國家星期天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RCEP。就此,法國世界報周一刊出的一篇文章在標題中表示:這一龐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將加強中國在亞太地區的作用。就這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世界報周一還刊出了一篇社論指出,RCEP是拜登面對中國遇到的的第一個挑戰。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由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和索菲·蘭德琳(Sophie Landrin)共同撰寫的文章首先指出,簽署這一協定共15個國家,除了東盟的10個成員國,還有中國、日本、韓國、澳洲以及新西蘭。這15個國家在全球人口中的佔比為大約30%,GDP的佔比也大約為30%。亞太大國印度不是這一協定的簽署國,印度在2019年退出了這一協定的談判。

文章表示,在印度缺席的情況下,而且由於美國對大型多邊談判缺乏熱情,所以,該協議還是加強了中國在該地區的核心作用。雖然簽署這一協定的中國、日本以及澳洲之間有着重大的戰略分歧,但這是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大經濟體之間締結的第一份貿易協定。

有關這一協定的談判開始於2013年,但談判的快速進展是在2017年之後,因為面對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亞洲希望能夠繼續保持經濟增長。

中國總理李克強就這一協定表示說:“這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東盟現任輪值主席國越南總理阮春福說,RCEP將“在新冠疫情後進一步加強經濟復蘇”。

法國國際預測研究中心(Cepii)的主任塞巴斯提安·讓(Sébastien Jean)認為,RCEP是“中國的成功”,它對美國構成了真正的戰略挑戰,最近的兩屆美國政府一直試圖在太平洋地區起到核心的作用,RCEP可能會大大削弱其美國在該地區的貿易地位。儘管奧巴馬政府發起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遏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勢力,但如今美國面對的,卻是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完全相反的一個協定,即使RCEP遠沒有那麼雄心勃勃。

日本新聞網站《日經亞洲》(Nikkei Asia)表示,“亞洲似乎正在主動建造世界貿易的新架構。”

世界報刊出的文章也指出,印度沒有加入這一協定。2019年11月4日,印度總理莫迪很突然地決定退出談判並遠離RCEP,莫迪聲稱,面對中國製造的廉價工業品和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的農產品,他希望保護印度的工業和農民。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遠遠地是有利於中國。

文章還表示,莫迪的決定也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推動。印度拉近了和美國的關係,以建立印度-太平洋戰線,制止中國的全面強大。自從印度退出談判以來,由於印中兩國在邊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衝突,印度與中國的關係大大惡化,印度的反華情緒也在增強。但是,RCEP的15個簽署國為印度敞開着大門。如果新德里書面要求的話,則可以“隨時”恢復談判。甚至在加入這一協定之前,印度將擁有觀察員的地位。

RCEP協定是拜登面對中國遇到的的第一個挑戰

就這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世界報周一還刊出了一篇社論指出,RCEP協定是拜登面對中國遇到的的第一個挑戰。

社論文章表示,隨着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協定的簽訂,包括中國在內的十五個亞太國家正在為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開啟新的篇章。這確實是向前邁出的一步。

這一協定覆蓋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全球生產的三分之一。它使這個亞洲自由貿易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可與北美自由貿易區或歐盟相提並論。另外,非同尋常的還有:這是第一個將該地區三大經濟體中國、日本和韓國聯繫在一起的貿易協定。

但是,這個自由貿易協定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中國將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中國會讓東盟保持最初的動機嗎?還是要在一個貿易區里佔據領導地位呢?正是因為這一擔憂,新德里才改變了主意。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