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中國外交的新武器:新冠疫苗

發表時間:

新冠病毒疫苗給全球抗擊疫情的努力帶來一線希望,中國是否也藉此開展一場疫苗外交?中國與歐盟圍繞投資互利議題的談判有望年底達成,雙方彼此做出了哪些讓步?面對中國軍力崛起,日本政府增加國防預算是否足以應對挑戰?這是周末版法國《世界報》三篇涉及中國的報道試圖梳理的問題。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 RFI
廣告

新冠疫苗;中國外交的新武器

“新冠疫苗;中國外交的新武器”,這是該報多名記者聯合撰寫的文章的標題。 該報記者注意到, 中國研發的疫苗正陸續運往一些國家.但這一次中國官方媒體顯得十分低調,沒有像年初的口罩外交那樣高調渲染。這並不意味着沒有疫苗外交。文章分析了這種謹慎的三大可能的理由。一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學院今年4月的一份報告承認,中國圍繞口罩外交的宣傳適得其反, 自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以後,中國的國際形象從未如此糟糕 。二是中國國內仍然不斷有新增病例,優先將疫苗出口國外有可能令本國民眾不滿。三是中國體制不透明,公衛醜聞不斷,缺乏信譽,中國因此希望謹慎前行。但澳大利亞一家中國政策研究中心負責人倪凌超(Adam Ni) 指出,對新冠疫苗的市場需求巨大,中國是疫苗開發最前沿的國家之一。報道指出,國際環境也對中國輸出疫苗有利。印度、美國、歐洲、俄羅斯目前都被本國疫情所困,日本研發的疫苗要在2022年才可能問世,美國輝瑞公司(Pfizer)和英國 (AstraZenea)阿斯利康公司研製的疫苗主要面向發達國家,中國疫苗在發展中國家可以說是一路坦途。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中國問題研究員Antoine Bondaz指出,這些發展中國家只能選擇外國疫苗,既要可靠,有要便宜。中國產品雖然不像西方產品那樣有效,但使用方便。巴黎可以選用需要在零下70度低溫保存的輝瑞公司疫苗,但該疫苗對於巴基斯坦或印度尼西亞邊緣地區居民則肯定不適用。中國不僅提供疫苗,而且,還在一些國家開設實驗室,通過技術轉讓,就地生產疫苗。中國一方面推動簽署雙邊協議,另一方面也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框架下的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機制。 中國雖然承諾中國的新冠疫苗將是世界公共資產,但中國疫苗並不免費。不過,中國的要價好像也並不是成本價。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負責人孫韻向《世界報》表示,在巴西,中國疫苗標出的價格是2美元,低於中國市場價格20倍。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國疫苗得到了北京當局的補貼。

這種低廉價格的附帶條件是外交層面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8月宣布中國疫苗將優先提供給非洲國家之後,強調加強中非在新絲綢之路倡議下合作的重要性。出版多本中國問題專著的福島香織認為,中國在試圖建立一種新的世界政治秩序,試圖在公共衛生領域開闢一種絲綢之路,推行單向的疫苗戰略。對中國唯命是從、遵循中國制定的規則的國家優先獲得疫苗。她指出,如果民主國家不能開發出發展中國家中可以使用的、價格合理的疫苗,來阻擋中國的疫苗外交的話,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會嚴重依賴中國疫苗生產。另外,中國也是有選擇地發送疫苗。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公共衛生專家黃嚴忠向該報表示,中國選擇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提供疫苗,不是因為那裡疫情嚴重,而是因為那裡有來自全球125個國家的勞動力。如果中國疫苗在那裡證明有效,中國就可以宣稱其疫苗適用於全世界。

中歐有望年底達成投資協議

中國與歐盟圍繞投資問題的談判拖延7年之後,終於有望在年底達成一項協議。《世界報》駐京記者Frédéric Lemaître的文章引述一名駐京歐盟外交官指出,北京方面希望在有可能會加強跨大西洋合作的拜登團隊上任之前達成協議,也希望在德國總理默克爾離任前結束談判。來自中國方面的壓力很大。文章指出,雖然貿易協議向來是各有所得,但這項協議關於可持續發展的部分可能會有問題,因為關於可持續發展的部分涉及勞動權利。中國沒有批准國際勞工組織的全部協約,其中包括禁止強迫勞動。德國生態政黨的歐洲議會議員表示,為獲得市場准入要做出的讓步對堅持反對強迫勞動行為的立場形成壓力。文章寫到,2019年,歐盟在將中國稱作是“戰略經濟夥伴”的同時,也認為中國是“系統性的競爭對手”。此後,“系統性的競爭對手”觀點開始占居上風,而這項投資協議有可能讓天平重新偏向中國是“戰略經濟夥伴”一邊。 

日本2020國防預算創歷史最高記錄

日本防衛系統增添新裝備,以應對中國威脅,但《世界報》駐東京記者引述專家指出,這些努力尚不能滿足日本軍方的期待。報道寫道,冷戰期間來自蘇聯的北方威脅,如今變成了來自朝鮮,尤其是中國的威脅。日本坦普爾大學當代亞洲研究院研究員Robert Dujarric指出,中國所做的一切都在顯示他們的攻擊性。報道指出,日本2020年度國防預算因此提高到420億歐元的最高歷史記錄,成為世界第9大國防預算。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