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中國經濟放緩,對中國政府來說不一定是壞消息

發表時間:

中國的經濟增長在第三季度停滯下來,以及台海局勢都是周一法國世界報關注的內容。該報在華記者勒梅特指出,經濟放緩對中國政府來說不一定是壞消息,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現狀越來越不穩定。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法國世界報在華記者勒梅特指出,中國今年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與和2020年同期相比只增長了4.9%。中國經濟的放緩本在意料之中,但這反映了中國貨物運輸危機和房地產市場放緩等給經濟所造成的困難。

就中國經濟增長第三季度放緩的原因,世界報刊出的文章強調,反覆停電迫使全國各地的公司中斷活動,負債達2600億歐元的主要房地產開發商恆大幾乎破產,擁堵的中國港口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等等。

所有這些動蕩都對工業生產造成了影響。與2020年9月相比,今年9月僅增長了3.1%,明顯低於8月份的5.3%,也遠低於彭博社預期的3.9%。相比之下,零售銷售的表現則好於預期,它們上漲了4.4%,好於8月份的2.5%,也超過了彭博社預期的3.5%。

勒梅特在其文章中表示,經濟放緩對中國政府來說不一定是壞消息,中國政府繼續強調,經濟增長要有“質量”和中國工業要升級。同樣,恆大瀕臨破產,也沒有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強烈反應,只是對公司的管理提出了批評。另外,這場危機的部分原因是對房地產開發商實施了更為嚴格的監管,從今以後,房地產開發商不能再在樓盤建成之前出售房產。顯然,中國政府打算“整治”這個在中國經濟增長中佔比達到四分之一的行業。

中國政府掌控經濟的勢頭有增無減:據觀察人士稱,從10月19日星期二開始的為期5天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能會對幾個月來已經受到多重限制的科技行業採取新的控制措施。

另外,法國世界報刊出的相關文章還指出,中國經濟的這些不確定性以及中國與拜登政府之間的緊張局勢本應該讓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今年前8個月,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為近1140億美元,而2020年全年,外國對華直接投資為約1440億美元。專家表示,2021年可能會創下新紀錄。

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現狀越來越不穩定

台海局勢也是同一份法國世界報關注的一個內容。該報在華記者勒梅特指出,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現狀越來越不穩定。

相關的文章表示,位於北京和華盛頓競爭中心的台北,不由自主地成為了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衝突的晴雨表。

台灣島會不會很快成為中美軍事衝突的核心呢?勒梅特在文章中寫道,大多數台灣人對此都不相信。台灣人對此很擔心,但並不恐慌。今年進行的兩項民意調查顯示,大約6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未來幾年內不太可能入侵台灣島。北卡羅來納州的戴維森學院的台灣問題專家雪莉·里格(Shelley Rigger)說,“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聯繫如此之多,以至於台灣人認為戰爭毫無意義。此外,台灣人並不認為自己是分裂主義者,也不認為自己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復興構成威脅。對他們來說,如果發生衝突,中國失去的可能比獲得的要更多。”

不過,在雙十國慶節,蔡英文總統卻警告台灣人說:“…我們沒有放鬆警惕的特權。…面對‘威權主義的興起’,台灣是‘民主的第一道防線’”蔡英文總統還呼籲在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上“維持現狀”。

但是,世界報在華記者勒梅特指出,蔡英文呼籲維持的“現狀”越來越脆弱,因為共產中國、台灣和在軍事上支持台灣的美國,這三個利益相關者中的每一個都在不斷演變。

2021年的中國和以前是大不一樣了。四十年前,美國軍隊在對抗中國對台灣的侵略時會毫不費力。現在可能就不是這麼回事了,而且,解放軍還在公開地準備可能的對台灣島的入侵。

與此同時,四十年來,台灣也在演變。台灣不僅發展了經濟,而且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真正的民主國家。“在華盛頓、東京、堪培拉和布魯塞爾,台灣不再是一個邊緣話題,”長期謹慎的日本現在明確支持台灣對抗北京。所有這一切使得台灣與中國的和平統一變得更加不可能。

在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是一個主要議題。特朗普政府增加對台軍售的數量,允許美國部長訪問台灣,允許台灣高級官員訪問美國,拜登政府邀請台灣代表參加總統就職典禮,讓美國士兵訓練台灣士兵,並可能邀請台灣參加拜登12月在華盛頓組織的民主峰會。這些在北京看來,美國並沒有尊重台海現狀。在北京的眼中,這些證明了解放軍展示武力是合理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