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伊朗核談判重啟,中國利益攸關

發表時間:

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談判29日周一在維也納重新啟動。在此之際,周一的法國世界報刊出相關文章表示,中國是對伊朗核協議非常感興趣的談判者,北京當局正在尋求深化與伊朗的合作,以便在中東能夠更加強勢。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法國世界報在華記者勒梅特表示,就11月29日星期一在奧地利維也納重新啟動的伊朗核談判,中國這個2015年伊朗核協議的簽署國和西方一樣,並不相信此次談判會取得什麼重大突破。上海大學中東研究所的牛松(音)教授在周一的《中國日報》和新華社發表的一篇長文中解釋說,“這一輪討論的結果首先將使人們能夠對美國拜登政府和伊朗易卜拉欣·萊西政府的各自立場有更清楚的描述。”

北京更傾向於哪一邊呢?這個問題要看到牛松(音)教授長文的最後一段才能看得出來。這篇長文的最後一段寫道,“中國是會談的最熱心倡導者之一,中國在幫助伊朗保護其權利和合法利益的同時,將敦促美國和伊朗通過談判解決分歧,有效管理雙方的衝突。”

法國世界報刊出的文章指出,北京尤其反對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雖然華盛頓認為這是他們對付德黑蘭的主要武器,但是,位於西安的中國西北大學中東研究院院長王進(音)告訴世界報說,“中國認為制裁只會讓局勢變得更糟”。此外,專家王進承認,儘管有禁運,中國還是購買了伊朗的石油,他表示,“我們別無選擇,而且,不只是我們這樣,土耳其和印度也在購買伊朗的石油。”此外王進還認為,“中國沒有向伊朗施加壓力的能力”。

不過,法國世界報刊出的文章表示,西方國家可不一定這麼認為,即使沒有人認為北京能夠對德黑蘭頤指氣使。中國和伊朗兩國反對“美帝國主義”,他們認為“美帝國主義”是中東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不穩定因素”。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伊朗的主要貿易夥伴,兩國關係不斷加強。儘管有禁運,兩國還是在3月份簽署了一項為期二十五年的貿易協議,協議的價值不低於4000億美元。王進說,“這是習近平2016年訪問伊朗的結果,但是由於美國的制裁,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實質的效果。”

2016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訪問了沙特、埃及和伊朗。這對中國國家元首來說,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訪問,他確認中國不希望和任何人獨一地對話。和美國的競爭及中國對碳氫化合物的需求促使中國國家元首進行包容性的對話。結果是,中國既和以色列對話,也和德黑蘭對話。

儘管如此,巴黎天主教學院的教授、《中國與伊斯蘭土地》一書的作者伊曼紐爾·林科(Emmanuel Lincot)表示,“從根本上來說,雖然伊朗和中國兩國政權在意識形態上存在差異,但它們還是有着很多的共同點的”。林科還寫道,德黑蘭和北京剛剛達成的協議“預示着重大的動蕩,因為中國對黎巴嫩和敘利亞的雙重控制可能證實中國在從伊朗進行逆轉戰略的部署,伊朗現在是其主要的支柱。

法國世界報的文章還表示,9月份,在中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亞國家是成員國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期間,習近平通過視頻在峰會上發言,宣布將啟動“讓伊朗成為上合組織成員”的程序。自2008年以來伊朗一直在敲上合組織的大門,德黑蘭當局說,一兩年內就會看到自己的願望成真。這證實了德黑蘭希望將其外交重新定位於亞洲,這對華盛頓當局來說是北京和莫斯科精心策畫的挫折。

根據路透社,中國每天繼續進口超過50萬桶石油,不過這些進口並沒有出現在海關的統計數據中。德黑蘭和華盛頓是主角的伊朗核協議是符合北京當局的利益的,這樣,北京當局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和毛拉政權合作,並讓自己在中東的中心地帶加強影響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