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北京和莫斯科的共同戰略重點:削弱他們認為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發表時間:

隨着烏克蘭戰爭,我們是不是又要回到有兩個極的世界去呢?法國《世界報》的專欄作家阿蘭·弗拉雄周四在其專欄文章中表示,烏克蘭戰爭顯現了一場“新冷戰”的存在。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阿蘭·弗拉雄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加速讓世界分裂為兩個陣營:莫斯科所說的“西方團體”這個陣營和普京-習近平兩人組成的這個陣營。在這兩個陣營的中間,新興大國們雖然拒絕做出選擇,但目前他們還是更偏向於莫斯科和北京一邊的。

不過,俄烏戰爭結束時,這樣的地緣政治格局是否還會繼續存在則是不確定的。但目前,這確實是所謂的“新冷戰”的地緣政治地圖:一邊是大西洋盟友、美國和歐洲,另一邊則是在政治上受到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支持的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讓西方陣營也就是自由民主陣營團結起來了,但它絲毫沒有動搖作為獨裁國家集團基石的中俄友誼。

在歐洲大陸上,兩個陣營離發生衝突已經很近了,比第一次冷戰期間的任何時候都更近。未來幾天,任何的失誤、擦槍走火或挑釁,都會將烏克蘭不是其成員的北約直接拖入戰鬥。莫斯科和華盛頓離斷絕外交關係已經不遠了。2月份時,俄羅斯軍方高層還與美國五角大樓保持有聯繫,但令人擔憂的是:幾天以來,俄羅斯國防部長和參謀長已經不再接聽美國同仁的電話了。

美國總統拜登稱普京為“屠夫”和“戰犯”,不論這些說法是有道理還是沒道理,但拜登的這些話確實進一步加劇了美俄的分裂。拜登的這些話也分裂了難得有的西方陣營的團結,以致於德國和法國都和拜登的說法拉開了距離。

然而,在另一邊,俄中兩國元首之間的“無上限”的友誼卻是一如既往。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不譴責普京發動的戰爭。北京的宣傳機器無縫連接地傳遞克里姆林宮編造的所有虛假信息。習近平從來沒有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交談過。中國選擇了自己的陣營。

阿蘭·弗拉雄繼續寫道,也許有人會反對說,中國與歐盟和美國的經濟關係要比它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重要得多。但是,阿蘭·弗拉雄指出,目前,政治比經濟更重要。

正如漢學家愛麗絲·埃克曼(Alice Ekman)在3月28日接受法國《世界報》採訪時所說,今天,將北京和莫斯科聯繫在一起的是他們共同的戰略重點:削弱他們認為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而且,重要的是,要為“後西方”世界做好準備。在所謂的“後西方”世界裡,不論是在聯合國或是在其他地方,美國的地位不會再是今天這個樣子的。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渴望獲得全球優勢,打算擁有與自己經濟和軍事實力相匹配的政治力量。

新加坡外交官比拉哈里·考斯坎說,為達到這個目標,中國沒有任何其它的像俄羅斯這麼重要的夥伴,而且俄羅斯還像中國一樣都對當前的國際秩序不信任。新加坡前駐莫斯科和聯合國大使考斯坎在3月22日的《紐約時報》上說,中國不會做任何危及他們與俄羅斯關係的事情,不會做任何削弱普京在俄羅斯國內政治權力的事情。

阿蘭·弗拉雄還指出,在這個再度出現的兩極秩序中,自由民主陣營處於守勢。新興大國如印度或巴西既沒有譴責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發動侵略,也沒有參與制裁俄羅斯。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也有多個國家是這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理由,不是都和烏克蘭有關。或許,本世紀初美國在那遙遠的地方領導的戰爭還是有餘音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