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中國拿佩洛西的台灣之行殺雞儆猴,試圖重建失去的勢力較量

發表時間: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瓦萊麗·尼凱(Valérie Niquet)周一在法國世界報發表專欄文章表示,台灣是美國及其盟國面對俄羅斯或中國獨裁者時所聲稱捍衛的原則的象徵。瓦萊麗·尼凱認為,如果屈服於俄羅斯或中國這樣的制度的禁令的話,那麼,對戰略平衡來說,就是一個重大的風險。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在其專欄文章中,瓦萊麗·尼凱寫道,南希佩洛西的台灣之行引發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既涉及美國在此次訪問之前的立場,也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台灣是亞洲最早的民主國家之一,在國民黨獨裁統治多年後,台灣的民主化模式,尤其是自1980年代末以來,取得了真正的成功。美國及其盟國面對俄羅斯或中國獨裁政權對烏克蘭或香港的進攻所宣稱的原則以及台灣的原則,美國眾議院議長將它們付諸了實踐。南希佩洛西同時也不斷地重申,美國就中國的獨一無二的立場,沒有改變。

瓦萊麗·尼凱表示,中國將佩洛西的此次訪問等同於不可接受的挑釁。在這一背景下,如果贊同中國的說法,或者是放棄未來訪問台灣以避免冒犯中國領導人,或者是質疑幾個月以來不斷有美國日本歐洲法國等高級別議會代表團去台灣這一相當受歡迎的行動的話,將會是錯誤的。如果放棄的話,只會是鼓勵中國進一步加大對台灣的壓力,只會是鼓勵中國對那些反對北京在亞洲、在南海或在尖閣諸島周圍稱霸的國家進一步加大壓力。

瓦萊麗·尼凱還表示,正如歷史告訴我們的那樣,對最具侵略性的政權,如果屈服於它的禁令的話,那麼,對全球戰略平衡來說,就會構成重大的風險。我們不能一方面譴責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譴責俄羅斯入侵頓巴斯和烏克蘭,另一方面又譴責說,一切對台灣的訪問,對從未控制過台灣的中國政權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挑釁。

在美國方面,白宮的猶豫不決,美國總統拜登對國防部長反對佩洛西訪台的不恰當的聲明,正像拜登曾經急急忙忙地宣布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派去軍隊一樣,都鼓勵了中國領導人加大壓力。同樣,拜登曾經表示如果台灣遭受入侵美國會提供軍事援助,另外,從白宮到五角大樓再到外交部,美國政府機構強烈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許中國領導人正在就美國的戰略模糊性疑慮重重。

因此,北京做出了選擇:拿佩洛西的台灣之行來殺雞儆猴,試圖重建中國曾經有的勢力較量;中國是不可能贏得勝利的,除非美國放棄;而如果美國放棄的話,它會冒着進一步降低其在亞洲的可信度的風險。

因此,中國決定回應這一“被冒犯”,進行“以封鎖模式包圍台灣”的軍事演習。瓦萊里尼凱說,這不是第一次了:北京在1995年至1996年時也這樣做過,當時為的是影響台灣總統的第一次普選,以及禁止台灣總統訪問美國。今天,人民解放軍的力量要強大得多,演習的威力更大,台灣海峽的交通航道也受到了影響。

中國無能為力

但是,中國是沒有能力入侵和佔領台灣的,這一無能為力解釋了北京反應的暴力程度。中國的軍演是為了展示給飽受封鎖之苦的中國人民看的,是為了向遭受清零戰略所帶來的急劇經濟衰退和前所未有的房地產危機的中國人民展示: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是強大的。在超白熱化的民族主義宣傳下,軍隊、尤其是飛行員總是有可能出現失誤的,但是,經過這幾天的喧囂和憤怒,中國應該是再次開始關注其緩慢的經濟增長,為中共二十大做準備,關注其軍事力量的發展,希望有一天能夠真正與華盛頓抗衡。

不過我們離那還很遠。對於中國政權來說,這是真正的挑戰。中國政權試圖展示強大的形象,以便更好地鎮住對手,並讓對手提前讓步從而不戰而勝,但它在內部存在許多弱點,並且仍然高度依賴於其不受阻礙地進入外部世界。習近平自2012年上台以來所採取的侵略戰略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已經嚴重惡化,同時台灣的形象卻在加強。台灣遭遇的外交排斥越來越不被理解。在南希·佩洛西訪台後的第二天,由德國、加拿大、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和英國組成的七國集團發表的聲明對之進行了回顧,並堅決譴責北京的軍事行動。

這場危機或許會在中國甚至會在共產黨內部導致意識上的覺醒:有必要為自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利益回歸到不那麼負面的選擇上。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