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就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 法國世界報問:他在搞什麼名堂?

發表時間:

各位好,我是安東尼,歡迎收聽法國世界報摘要。當歐洲準備疏遠中國的時侯,德國好像偏向要和中國“正常做生意”。這是今天法國世界報的一個重要標題。

Podcast
Podcast © FMM
廣告

世界報的文章問,德國到底在搞什麼名堂 ?11月4日, 總理朔爾茨要帶一批企業家訪問北京;這是正式訪問。報紙說, 賦予習近平一言九鼎大權的中共20大剛剛結束,德國總理就迫不及待地趕去與被看作是21世紀的新一代的偉大領袖見面,而這正好是美國準備把自己的經濟與中國經濟脫鉤的時刻,是歐盟要和中國變得更強硬的政權保持距離的時刻。 世界報用了一連串的問句來表達對德國的不滿,報紙說,這是生意人的犬儒主義在作怪,還是因為糊裡糊塗的幼稚在作怪? 是毫無顧忌的自私心理在作怪,還是因為太缺乏國際政治的視野在作怪?

俄羅斯的天然氣長時期地撐起了德國工業的競爭力。而德國的外貿出超靠的是對華出口。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的俄羅斯天然氣沒了。對華出口方面, 習近平的政策大轉彎,世界報說,以後到底會怎麼樣很難說。

報紙拿一位銀行家的話來分析,不過沒有提供銀行家的姓名。這位銀行家說,德國企業不傻,他們就像鴨子:在水面上風平浪靜,但在水下,鴨掌可是在行動。鴨子就是這樣往前走的。另外,他們還可以把與中國的生意和與世界其他地區做的生意隔離開來,互不影響, 萬一出現紛爭了,不至於會被困在裡面。

那在法國世界報論壇版的這篇文章的作者眼裡, 中國哪裡做得不像話,值得歐洲疏遠呢?法國世界報的文章除了特別提到了中俄夥伴關係,台海關係外,還說:中國政府現在不再用務實的辦法去抓經濟增長,而是在搞意識形態的純潔,搞國家安全,搞黨的管控。在官方的說辭中,把握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不提了,在與西方國家關係越來越緊張的背景下,中國現在在講要以地緣政治的眼光來建設有韌性的經濟,減少對市場和對外國投資者的依賴。

法國世界報問,在這種環境下,朔爾茨想得到什麼樣的短期利益呢。 目前來看,德國的出口超過1000億歐元,寶馬,奔馳,大眾公司30%到40%的營業額是在中國完成的。 在短期內,要放棄這個市場是不可能的。但想要長期保住這個市場,那隻有自求多福了。

德國想要在中國留住市場是有代價的。法國世界報問道,讓中遠公司入股漢堡港碼頭, 這不是向習近平示好嗎 ? 朔爾茨在漢堡當了十年的市長。漢堡是德國最大的港口,有句老話, 從漢堡港走向世界。

但是法國世界報飲用美國哈佛商學院的研究院 Philippe Le Corre 的話說,中國人是離間計的大師。他們會根據和這個或那個夥伴國家的關係,把海運往最符合中國利益的國家的方向調整。報紙說,中國的目的是在歐盟,或者範圍更大一點,在西方國家的陣營里製造分歧。

通過朔爾茨訪華的這一幕,中國向美國顯示:中國對歐洲大陸仍然有影響力,美國的歐洲盟友在對華關係上不像對俄羅斯那樣同心協力。

不要說歐盟國家之間,法國世界報透露, 德國聯合政府里不同黨派出身的政治家對中國的態度也不太一樣。報紙認為,社會民主黨出身的總理覺得我們又回到了燦爛的全球化時代, 而則呼籲環保派的外長巴爾博客不能依靠一個跟我們的價值觀不一樣的國家,不要再犯德國與俄羅斯關係上犯的錯誤,造成德國在政治上受脅迫,擡不起頭來。對德國政府內部這種分歧,世界報說,聯合政府的體制當然能促成共識,但也可以在政策上造成模糊。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