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中國對非洲政變保持高度警惕

發表時間:

《中國對非洲政變保持高度警惕》是9月1日上市的法國世界報在第四版——國際版面刊登的專稿文章標題。作者是世界報駐北京記者弗雷德里克·勒邁特。他指出非洲大陸的政治動蕩使北京主導的、在“新絲綢之路”框架內的投資面臨更大風險。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文章在開篇稱,對中國來說,非洲政變有好有壞。 好的一面是政變凸顯了以普選為基礎的“西方”民主的局限性,也為批評前殖民國家的作為提供了機會。 壞處是會破壞國家的穩定,增加外來投資的風險,並最終損害其自身的經濟利益。 但總的來說,在這些危機時期,“中國保持低調,即使北京有能力施加一定的影響”,法國一位駐非洲政變國家的外交官如是說,他認為,“西方國家將中國人的作用與俄羅斯人的相提並論是錯誤的。 在非洲,中國人將寶押在於非洲大陸的穩定上,在雙邊層面他們已成為非洲大陸的主要捐助者;而俄羅斯則恰恰相反,出於戰略和短期經濟利益的考慮,試圖破壞非洲大陸的穩定。 這位外交官繼續指出: “在聯合國安理會,俄羅斯剛剛否決了一項延長對馬里軍政府制裁的決議,而中國投了棄權票”。

巧合的是,加蓬政變發生時,中國正在北京舉辦為期六天的第三屆中非和平安全論壇。 據中方稱,這次會議彙聚了“來自非洲聯盟和近五十個非洲國家的一百多名代表”。

經濟關係不對稱

文章稱,本周二,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聲稱“相互幫助的傳統沒有改變”,甚至呼籲中非“加強合作”。 據新華社報道,李部長“特別”與來自塞內加爾、科摩羅、剛果共和國、喀麥隆、加納、贊比亞、南蘇丹、岡比亞、毛里塔尼亞和烏干達的“國防官員”舉行了會談。

雖然中國不像俄羅斯那樣向非洲派遣僱傭軍,並且避免軍事介入當地衝突,但中國和大多數非洲國家都簽署了眾多合作協議,並向這些國家出售軍事和技術裝備。 主要干預的領域包括:維和、反恐、打擊海盜、人道主義援助和軍事訓練。 所有這些領域都被納入習近平自 2013 年發起的重大國際投資計畫“新絲綢之路”中。

毫無疑問非洲是中國外交的重點之一。 自1991年以來,中國外長每年一月都會有計畫地對非洲進行年度首訪。文章引述亞洲中心研究員讓-皮埃爾·卡貝斯坦的話: “中國在非洲的新霸權與其說是基於軍事實力,不如說基於發展不動產的經濟關係,特別是以貸款的基礎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及無與倫比的外交、意識形態和文化活動”。

文章還舉例中國在尼日爾設有一家小型煉油廠、且正在建設一條長達 2,000 公里的石油管道,預計耗資約 40 億歐元,管線經貝寧使出口石油成為可能,中國並不一定看好7月底軍方發動的政變。 2023年4月,北京宣布有意在尼日爾建設“工業園區”,特別是發展農產品加工。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卡貝斯坦指出,“中國不喜歡突發事件,而且與巴祖姆總統的關係密切,但沒有譴責政變。 它的當務之急始終是確保當地中國人的安全,然後才是恢復活動。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ECOWAS)的畫分非常適合中國。 此外,北京還為該組織的總部提供了3200萬美元的資金,非洲人也很聽中國的話”。

文章認為,中國的謹慎態度同樣適用於馬里。雖然中國政府不反對延長聯合國制裁,但據中國外交部稱,中國正在與軍政府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包括為某些村莊通電。 但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之際,北京不一定有那麼多資金投資“新絲綢之路”,也不打算讓當地中國人的安全受到威脅。

文章引述倫敦國王學院的高級講師亞歷山德羅·阿爾杜諾(Alessandro Arduino)在網絡雜誌《ThinkChina》上的分析:“儘管北京正在尋求鞏固在非洲的存在,但安全局勢的迅速惡化,特別是在薩赫勒地區,正迫使北京重新考慮幾個基礎項目實施的可行性,並將工作重點放在更安全的地區”。

但“面臨風險”的非洲國家的名單正在不斷擴大。 中國在加蓬也應該更加謹慎,因為中國在那裡修建了連接利伯維爾和讓蒂爾港的唯一一條公路,並計畫投資加蓬與喀麥隆的邊境地區的一個大型礦產開採項目。 8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呼籲加蓬各方“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分歧,立即恢復正常秩序,並保證被軍方軟禁的總統阿里·邦戈的人身安全”。

作者在文章最後指出,儘管近年來中國為加蓬總統邦戈鋪設了紅地毯,使他與法國保持距離,但現在中國發現自己和巴黎一樣,被一場看似得民心的政變打了個措手不及,且這場政變時北京始料未及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