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武漢,一年後的傷痕

發表時間:

武漢是最早爆發新冠大流行病的城市,一年後的今天,這座城市已基本恢復生活常序。但是,這場疫情在民眾心中留下的傷痕至今仍伸手可觸。這是《費加羅報》一篇長篇報道的焦點。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該報指出:隨着武漢首批病患抵達醫院進行救治周年紀念日的臨近,在這個爆發了大流行病、導致5萬多人感染、3869人死亡的中心,如今新冠狀病毒似已成為一場噩夢。曾經剝奪了當地居民76天自由的禁足措施,似乎已非常遙遠。關於“今天的武漢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的說法被反覆地重複着。

武漢市各博物館和旅遊景點繼續吸引着眾多的遊客。各條大街的交通擁堵現象再次出現,曾因封城而空無一人的主要火車站也再次擠滿蜂擁而至的各方人士。各大商場人頭攢動、沒有人數限制的大大小小的飯館、酒吧也座無虛席。提供現場音樂、說唱表演、嘻哈、電子舞曲、以及室內表演的娛樂場所自6月份重新開放以來,場場爆滿,這種現象在大流行病之前都不常見。表明了禁足之後,人們熱切地希望放鬆精神、儘快忘卻這段不堪的經歷。

曾在大流行病期間、一度用做救治輕症患者臨時醫院的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涌動着絡繹不絕的參觀者,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着:“以人為本、生命第一”的字樣。展覽主要以圖片為主,向前望參觀的人員傳達着積極的信息,講述了醫護人員勇於犧牲、武漢市民堅忍不拔共同戰勝病毒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要感謝中國國家主義習近平的智慧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參觀者主要以學童和官方機構工作人員組成。

在一個不起眼的展廳內,陳列着在這場危機中殉職的醫務人員的肖像,他們受到英雄般的致敬。因向親友轉發新冠病毒信息而遭到公安訓誡的李文亮醫生的照片也在其中。但是,沒有任何信息披露李文亮醫生的經歷,也沒有任何信息提及危機爆發後最初幾周的混亂局面、以及當局在大流行病爆發初期所犯錯誤,更沒有任何關於國際專家為何至今不能前往考察病毒來源的解釋。

《費加羅報》指出:如今的武漢,儘管一派正常景象,但這場大流行病留下的傷痕卻依稀可見,恰如扁擔山墓園內座座墳墓所顯現的那樣。也像所有剛剛癒合的傷口那樣:伸手觸摸,依舊疼痛,許多體現在經濟層面。首先是那些最貧困人口,那些來自農村的外來戶。更有甚者,是那些看不見的傷痕。是數月來積累下來的壓力所引發的身體上的種種不適。許多人擔心第二波疫情會隨着冬季而降臨,還有一些曾經的患者談到後遺症:他們至今仍然感到非常疲勞、伴隨着走路和呼吸困難。更有一些人因曾患病而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深深自責,同時擔心受到鄰里排斥。。。

《費加羅報》指出:至今為止,中國政府始終否認武漢為大流行病的發源地。最近3個月來,北京堅持不懈地表示:此一病毒首先在國外、在歐洲或印度出現。官方媒體大量報道科學家披露的信息,表明:新冠病毒在歐洲傳播的時間比以前的想象的要早得多;還說:中國從國外進口的冷凍食品包裝上發現了新冠病毒痕跡,稱這些產品具有傳播病毒的可能,因此海關部門加強了檢驗。

世衛組織的一個國際使團計畫前往武漢華南市場及其他地方考察病毒來源的計畫,始終未獲北京綠燈。不過,世衛組織專家表示:即使考察使命能夠成行,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確定大流行病的根源。

報道指出:武漢也將花費數年時間方可消除這場瘟疫在經濟、民眾身體及心理上留下的創傷。有些人的傷痕甚至永遠不會去除。扁擔山墓園黑色墓碑以及眾多過早死亡的逝者的面孔便是最好的例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