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回聲報:歐洲為何每遇危機都比別人掉更低

發表時間:

今天是2021年1月30日星期六,在今天的法國報紙摘要當中,我們一起來關注前一日晚間法國政府宣布的強化宵禁等系列措施,以及回聲報關注的,近幾次危機之下,歐盟比中國,比美國掉得更低,恢復更弱的原因。

1月27日巴塞羅那街頭戴口罩遛彎的老年人
1月27日巴塞羅那街頭戴口罩遛彎的老年人 © AP - Emilio Morenatti攝影
廣告

今年如果不再次全面封禁,歐洲的經濟增長反彈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預計只有4.2%。中國預計今年反彈8.1%,美國反彈5.1%。回顧2020年,歐洲的區域國內生產總值掉了7.2%,中國增長了2.3%,除了中國逆流而上有所增長,美國僅掉了3.4%,日本掉了5.1%,歐盟,掉得是最慘的,同時也是2021年反彈回升趨勢最薄弱的。

今年法國是否還要封禁,暫時無法知曉,但昨夜,法國政府態度明確:想要再試一試,想要避免三度封禁。除非極特殊情況,禁止出入歐盟邊境,擰緊宵禁,關閉一批大型商城,等等...然而許多醫護認為,這就好比海嘯來臨,卻在沙灘上築起沙堡,應當採取更為強勁的措施。

回聲報在“看法”一欄,刊登了該報社論寫手埃里克-勒-布歇的觀點,當中指出,面對重大事件,歐盟和其他大國相比,屢次出現脫鉤,可以用歐盟基因當中的慢騰騰,和其動作幅度之受局限來理解。雖然最為熱血澎湃的挺歐盟者們認為,歐盟的確是有諸多弊病,不過每次面對困境,總都是團結應對,就像本次新冠危機,歐盟史無前例達成了7500億歐元的拯救計畫,但這一計畫的資金遠遠不夠,執行起來太過複雜:新冠危機突兀地向人們展現出了歐盟的體制性缺點。雖然歐委會從上層避免了27個成員國在訂購疫苗時出現競爭,但當以色列,英國,美國等,在疫苗臨床第三階實驗完成之前就砸下重金訂購,歐盟卻遲疑不決,僅出27億歐元訂購。現在,疫苗在多個因素影響下,出現了延遲滯後,英國人10%已經接種,美國人這一數量是7%,而歐洲人,僅有2%。疫苗接種的速度之慢,勢必將影響到歐盟經濟回升反彈的速度。

回聲報社論寫手埃里克-勒-布歇表示,想要理解歐盟為什麼屢屢慢人一步,恐怕要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年齡偏大,組織不力,以及缺乏膽識。首先,這個古老大陸的年齡中位數是43歲,而全世界水平是30歲。歐洲人生育的數量越來越少,唯一的解決方式或將只有引進移民,只不過,這一條路,雖然很聰明,但已經在政治上被阻斷了,事實就是如此。另外一條路:完善組織。但是困難同樣令人沮喪。自從民族國家重掌歐洲以來,基本上已定調在政府間組織上面,痛苦衝刺,向前發展。歐洲自行車已成為烏龜歐洲:堅固,但緩慢。歐洲能否在國防,外交,稅收和健康方面取得重大的聯邦進步?並不是人人都在民族主義病毒的蠶食之下,做好了準備。疫苗接種失敗,會增強歐洲懷疑論者的意識。出現一個更簡單,更快,更強大的歐盟,並不是在明天。

那有什麼希望呢?只剩下一條路:創新和生產力。歐盟擁有大量人才,先進的科學技術,並且因老齡,而擁有大量的儲蓄。但是這筆錢正在無風險的投資中沉睡。工業專業化反映了這種不情願的態度,歐洲錯過了高科技和電子化,它在太空方面也落後了,它將錯過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過度的審慎監管,缺乏財務風險,缺乏政治野心。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所代表的風向試圖邁出的真正一步。但是,要實現良好的增長回報,還需要做更多。歐洲是一種道德模式,它只能通過技術,金融和工業重組的巨大努力,來捍衛這些美德。這麼做並不容易,但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