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四方安全對話—拜登向中國釋放的又一個信號

發表時間:

周末版法國《世界報》針對美國近期遭遇的兩次大規模網絡攻擊,聚焦中、美、俄三國緊張關係在網絡空間的延伸。美日印澳四國首次舉行最高級別安全對話。該報駐華盛頓記者發表文章,梳理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新冠疫情衝擊下,美元走低,而中國經濟已開始復蘇,推動國際市場金屬價格迅速走高。該報駐南非約翰內斯堡記者的文章,分析中國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擴大進口途徑,以平衡與澳大利亞緊張關係造成的鐵礦缺口的努力。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大國外交緊張關係向網絡空間延伸?

美國近期兩次遭遇大規模網絡攻擊,《世界報》文章就此提出問題:這是否意味着外交緊張正轉戰網絡空間?這兩次攻擊行動,一次是2020年12月涉嫌來自俄羅斯的行動;另一次是今年3月被一些專家認為是與中國有關的黑客發起的攻擊。報道指出,確定網絡襲擊發動人是一項十分微妙的工作。美國有關當局通常也盡量避免明確指責某個國家。有些觀察人士認為,網絡空間出現中俄兩條戰線是對美國權力交接關鍵時刻的一種試探,但另一些分析人士則非常謹慎,認為最近一次被懷疑來自中國黑客的行為與此前涉嫌來自俄羅斯的攻擊行動不同,有可能並無政治目的。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Julien Nocetti針對這種謹慎態度指出,網絡空間並沒有真正的行為準則。目前的共識是將所發生事件看作是意外,或間諜行為,否則就會變成一種戰爭行為。根據這篇文章的介紹,中美兩國曾在2005年簽署一項在網絡空間互不侵犯條約。但許多觀察人士都認為,該條約等同一紙空文。自一開始就是一種最低限度的共識,不涉及並非來自政府的針對私人企業的攻擊行動。微軟電郵軟件近期遭遇的攻擊令負責網絡空間行動的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工作受到質疑。這篇文章介紹指出,法國通常避免公開指稱網絡攻擊行動的國家。

四方安全對話——拜登向中國釋放的又一個信號

《世界報》駐華盛頓記者認為,12日美日印澳四國通過視頻舉行的最高級別四方安全對話是拜登政府向中國釋放的又一個信號,是其戰略目標的一次具體體現。拜登強調這次對話是他上任以來主持的首次多邊峰會,峰會的目的是各方一致關注的議題,也就是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對與會各國對未來都十分重要。作者就此指出,這話的潛台詞是印太地區可能受到中國擴張主義的威脅。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領導人對此沒有提出異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防長奧斯丁隨後將出訪日本和韓國。這是拜登政府高官的首次外訪安排,這進一步體現了對華強硬的姿態。只是在這次出訪之後,布林肯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才會在阿拉斯加與中國外交事務兩位最高領導人會談。日本首相則將在今年4月成為拜登上任後首次面對面會晤的外國領導人。文章曆數拜登政府一系列對華戰略信號之後也指出,四方對話宣布將合作生產10億劑新冠疫苗,但難以掩飾美國疫苗外交落後的事實。中國在這方面已經遙遙領先。拜登此前關於將優先保證國民新冠防疫的講話,與其前任美國優先的立場也不無相似。這種立場曾令盟友喪失對美國的信任。

中國在非洲擴大礦源,以減少對澳大利亞鐵礦的依賴

國際市場金屬價格走高之際,《世界報》駐約翰內斯堡記者注意到,中國正努力減少對澳大利亞鐵礦進口的依賴。2020年,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每噸上漲70%。優質礦石價格上揚幅度甚至達到85%。中國自去年中恢復工業生產,鋼鐵產量首次超過十億噸。根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全球56,5%的鋼鐵產自中國。這篇報道指出,與此同時,專家注意到,中國鋼鐵產業的重要變化是越來越多地尋求優質鐵礦石。鑒於中國試圖擴大鐵礦進口途徑,以便減少對澳大利亞的嚴重依賴,這種形勢可能會加速新礦開發項目,尤其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幾內亞東部的西芒杜鐵礦有可能成為中國打擊澳大利亞利益的殺手鐧。目前中國每年從澳大利亞進口7億噸鐵礦石。

周末版《世界報》在國際版關注的其它話題還有: 緬甸軍事政變後緊張的的國內形勢令周邊鄰國不安;瑞典多元民主中心認為莫迪領導下的印度越來越像專制政體美國氣候問題大使克里接受該報專訪,希望美國能引領全球遏制氣候變暖的努力,等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