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官媒編造出一位法國記者

發表時間:

這是法國世界報文章的標題,文章指出,中國多家官媒,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與中央電視台的海外版環球電視網先後刊登一位名叫Laurène Beaumond 的法國獨立記者的文章,她的文章的觀點與內容與中國官方的宣傳完全一致。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世界報介紹說,3月28日,中國環球電視網的法文網站刊登了這位法國獨立記者的文章,文章的標題是:我的新疆,阻止虛假新聞橫行霸道!作者自稱是法國獨立記者,在中國生活了七年,還有家人生活在烏魯木齊,她在2014年至2019年期間曾經多次訪問新疆,她說,法國媒體所描述的新疆與她自己的所見所聞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問題是這位所謂的法國獨立記者事實上並不存在,世界報查詢了為記者發放記者證的法國職業記者證委員會的數據庫,數據庫中根本沒有這位記者的名字,而根據她的自我介紹,她的名字應該出現在數據庫內。因為她畢業於新聞學校與索邦大學的藝術系,在前往北京之前,曾經在巴黎的多家媒體工作過。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3月31日在論壇欄目刊登了這位不存在的記者的文章,內容針對法國參議院代表團訪問台灣,她自稱是中國問題專家,熱衷於亞洲的文學以及民間藝術,她呼籲法國參議員放棄出訪台灣的計畫。這位所謂獨立記者的名字出現於去年年底,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彭達茲 Antoine Bondaz最早發現了這名獨立記者的可疑之處,他在推特上嘲諷說:“我實在不敢想象,剛剛獲得法國高級視聽管理委員會准許在法國用法語播放的中國國際電視台的網站居然膽敢用假名發表文章。”

在中國,受到歧視的同性戀者,變性人與雙性人以跳街頭舞來表示抗議,這是費加羅報文章的標題,3月31日是國際LGBT日,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第一個字母的縮略,費加羅報採訪了在街頭表演的年輕人,一位名叫華華的23歲的女孩自稱是雙性人,自從她開始練習街頭舞之後她就不再為自己的性取向而煩惱,今天她成為街頭舞教師,據她介紹,在中國,街頭舞普遍受到民眾的歡迎,它的練習者遠遠超出LGBT社群。

被壓抑的中國人熱衷奢侈品

財經報紙回聲報的文章關注中國的奢侈品市場,文章指出中國是奢侈品行業企業的天堂,在2025年之前,全世界將近一半的奢侈品的買主將是中國人。而在2000年,中國人在全球奢侈品的消費者中所佔有的比例僅僅為1 %。中國市場將推動全球消費者銷售的第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第二次是在七十年代的日本,但是,中國的奢侈品消費高峰的浪潮遠遠超過了此前的兩次。即使是在新冠疫情期間也沒有停止,疫情結束之後,民眾更是一買為快。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從年齡上要比國際同類產品消費者年輕十多歲,他們追求新潮,比較容易跟隨意見領袖。中國消費者熱衷於網購,原先不太傾向於開設網絡門戶的品牌也開始在阿里巴巴開設店鋪,迪奧等品牌甚至開始了分期付款的項目,比如說,一件毛衣可以以每天十塊錢的方式來支付。

回聲報還就中國消費特別青睞奢侈品的原因評論說,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消費絲綢,黃金,白玉,翡翠等高檔消費品,而中共建國以來,尤其是在中國的文革期間,民眾的消費慾望受到了多年的壓抑,這才導致了今天的一發而不可收拾。

回聲報的另一篇文章聚焦中美關係,刊登了美國摩根斯坦利前亞洲部門主席Stephen S. Roach 的文章,標題是:中國是美國很方便的替罪羊,文章指出,特朗普總統執政四年期間,將美國的經濟問題的癥結歸咎於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而事實上,這不過是冰山一角,掩蓋了美國經濟所存在的結構性的問題,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並不是中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